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壳体内孔精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某壳体加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壳体两个端面内孔的同轴度,如果同轴度超差,将造成与内孔配合的电机与推进轴装配困难,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配件容易因受力不均匀而受损,引起传动卡滞甚至卡死,最终导致产品故障。传统方法中,通常采用同轴度量规对同轴度误差进行判定和控制,然而,对于该壳体内孔同轴度测量,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不在同一端且距离较长,常规的同轴度量规受限于本身的制造精度,无法准确判定同轴度误差是否符合公差要求。采用三坐标测量仪可以有效提高同轴度误差测量精度,但是该检测过程涉及测量仪矫正、程序编写、检测及计算等流程,过程繁琐,耗时较久,对使用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且无法满足生产线检测节拍需求,做到随机抽检。
2、目前,公告号为cn111829419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框架同轴检测装置,包括主轴、第一轴承、轴承挡圈、第二轴承、锁紧挡圈、底座、轴承压块、测量立杆、销轴、连接套筒、连接环、锁紧把手、杠杆表支架、杠杆千分表、压紧立杆、压紧横杆、固定销、固定螺母,能够实现同时检测内、外框架的同轴度。但存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难以保证待测产品与旋转机构同轴,从而产生测量累积误差的问题。
3、因此,需研制一种测量精准的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本专利技术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不仅能在检验室进行检测,还可应用于工业现场随时对待测壳体进行抽检,及时筛查出不合格产品,进而大大提高壳体的加工质量。
3、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的改进,包括:
5、底座(1),底座(1)上开设有支架固定槽;
6、转动组件(2),转动组件(2)转动连接在底座(1)中部;
7、杠杆百分表(3),杠杆百分表(3)可拆连接在转动组件(2)上部;
8、左支架(4),左支架(4)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压紧组件(5);
9、右支架(6),右支架(6)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与压紧组件(5)搭配完成工作的锁紧杆(7);
10、其中,左支架(4)和右支架(6)的下端通过固定件连接在支架固定槽上。
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改进,所述底座(1)包括:
12、底座本体(11),底座本体(11)整体呈圆盘状,底座本体(11)中部开设有转轴安装孔,底座(1)上表面环向开设有数个底座螺栓孔,支架固定槽环向开设于底座本体(11)外周中部;
13、底座端盖(12),底座端盖(12)中部开设有与转动组件(2)下部适配的转动通孔,底座端盖(12)上贯通开设有与螺栓孔对应的连接孔;
14、其中,底座端盖(12)通过螺栓与底座本体(11)连接固定;底座端盖(12)下端连接有用于压紧角接触球轴承(24)的凸台。
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
16、转轴(21),转轴(21)的上部开设有杠杆百分表安装孔,杠杆百分表安装孔的两侧连通开设有顶紧螺栓孔,顶紧螺栓孔上螺纹连接有蝶形顶紧件(9);
17、限位环(22),限位环(22)固定套设在转轴(21)下部,限位环(22)通过底座端盖(12)限位设置在转轴安装孔内。
18、转轴定位柱(23),转轴定位柱(23)固定连接在限位环(22)上方的转轴(21)上;
19、角接触球轴承(24),角接触球轴承(24)连接在限位环(22)下方的转轴(21)上;
20、其中,转轴定位柱(23)外周开设有若干个台阶孔,台阶孔内连接有浮动球组件(231);
21、转动组件(2)的下部设有定位面,转动组件(2)定位面的下部通过角接触球轴承(24)连接在底座(1)的转轴安装孔内,转动组件(2)定位面的上部设有转轴定位柱(23),转轴定位柱(23)
22、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环(22)位于转轴安装孔内,且通过底座端盖(12)限位在底座(1)的转轴安装孔内;
23、所述角接触球轴承(24)连接在底座(1)的转轴安装孔内;
24、所述浮动球组件(231)包括:弹簧,弹簧位于台阶孔内,且弹簧的一端与台阶孔内壁连接;
25、浮动球,浮动球连接在弹簧的另一端;
26、浮动球盖,浮动球盖连接在台阶孔内外端部,且浮动球盖与浮动球活动连接;
27、其中,浮动球盖中部开设有小于钢球直径的固定孔。
28、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支架(4)包括:
29、左支撑架(41),左支撑架(41)整体呈l形结构,左支撑架(41)的上端开设有压紧组件连接槽,左支撑架(41)的下端连接在固定环(42)外侧中部;
30、左固定环(42),左固定环(42)整体呈弧形状,左固定环(42)的两端均开设有左锁紧连接孔;
31、其中,左固定环(42)的内壁还设有左防滑护垫。
32、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紧组件(5)包括:
33、上压环(51),上压环(51)的四角处贯通开设有上压环连接孔;
34、下压环(52),下压环(52)四角处开设有下压环连接孔;
35、连杆(53),连杆(53)的一端与下压环连接孔固定连接,连杆(53)的另一端穿过上压环连接孔,且连杆(53)的非固定端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
36、压紧弹簧(54),压紧弹簧(54)套设在连杆(53)外侧,且压紧弹簧(54)位于上压环(51)和下压环(52)之间。
37、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压环(51)中部贯通开设有上压环孔,上压环(51)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在压紧组件连接槽上,上压环(51)的另一端开设有与锁紧杆(7)适配的锁紧槽;
38、所述下压环(52)整体呈方形板状结构,下压环(52)中部贯通开设有下压环孔;
39、所述连杆(53)的非固定端设有外螺纹段。
40、作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右支架(6)包括:
41、右支撑架(61),右支撑架(61)整体呈l形结构,右支撑架(61)的上端开设有锁紧杆连接槽,右支撑架(61)的下端连接在右固定环(42)外侧中部;
42、右固定环(62),右固定环(62)整体呈弧形状,右固定环(62)的两端均开设有右锁紧连接孔;
43、其中,右固定环(62)的内壁还设有右防滑护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22)位于转轴安装孔内,且通过底座端盖(12)限位在底座(1)的转轴安装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4)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5)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环(51)中部贯通开设有上压环孔,上压环(51)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在压紧组件连接槽上,上压环(51)的另一端开设有与锁紧杆(7)适配的锁紧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架(6)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10.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22)位于转轴安装孔内,且通过底座端盖(12)限位在底座(1)的转轴安装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4)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树飞,瞿亚辉,李勇,沈鑫一,张义,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五〇试验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