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体转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
技术介绍
1、现阶段的自然沉降后的固液分离大多采用水泵逐步把上层液体抽出,为此需要多次调节抽水口深度,同时也易于把易漂浮固相抽出,或者浪费大量的液体。
2、近期,我公司在研发、生产水质净化剂产品,其生产工艺过程中采用自然沉降的方法,由于原料中具有絮凝剂,因此其中的杂质发生絮凝沉降,进而形成絮状胶质沉淀物,表层的絮状物质轻、易漂浮,自然沉降耗时较长,但是在用水泵抽取液体时,絮状物易随液体抽出,进而严重影响产品的品质。同时在转料过程中,需要有人不断调节泵进料口在液体内的深度,进而造成人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自然沉降时间的确定、固液分离不彻底,且浪费人力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解决了自然沉降时间确定,固液分离后上层液体转料易夹带固相的的问题,初步实现转料时间,实现水泵进料口持续保持在液体表面转料,且在水质不佳后自动停止,实现自动控制,减少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液体质量。
2、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包括沉降容器,还包括漂浮系统、输送系统、支撑系统和控制系统。
4、漂浮系统,其包括放置于沉降容器内的漂浮圈、设置于漂浮圈中间的输料通道以及用于检测输料通道内液体浊度的浊度检测元件,所述输料通道的一端连接有伸缩输料管;
5、输送系统,其包括输送水泵,所述
6、控制系统,其包括控制器为西门子plcs7—200,所述控制器与浊度检测仪的输出端口、输送水泵的控制开关、自动控制阀电连接,所述浊度检测仪的输入端口与浊度检测元件相连。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漂浮圈为可充气结构,所述漂浮圈上设置有通气阀门。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料通道包括设置于漂浮圈内部的进料仓和分别设置于漂浮圈上下两端的输料口,所述进料仓为锥形空间,可增加漂浮系统重量,为浊度检测探头提供监测空间。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料口为凸出漂浮圈平面的螺纹圆柱结构,所述输料口与进料仓相连通。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浊度检测元件为固定在漂浮圈上的浊度检测探头,所述浊度检测探头测试端伸出进入到进料仓内,所述浊度检测元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系统设置在沉降容器的敞口端,其包括支撑主板和设置于支撑主板内的支撑副板,所述支撑主板、支撑副板上均设置有调节螺栓。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主板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副板置于其中,可通过调节螺栓实现支撑副板的长度调节。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主板的底部还设置有收纳仓,所述收纳仓为单敞口结构,所述收纳仓内设置有浊度检测仪,所述浊度检测仪与浊度检测探头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自动控制阀、浊度检测探头,输送水泵的控制开关和置于支撑主板内的浊度检测仪相关联,所述浊度检测仪检测数值大于3ntu时,实现关闭自动控制阀、输送水泵关闭,声光报警启动,提示清罐。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主板内还设置有收集装置及控制开关。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支撑主板的顶部,所述输送水泵设置于基座的顶部,所述输送水泵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设置有自动控制阀,并与固定在支撑主板上的伸缩输料管相连,出料口通入到溢流仓底部,所述进料口与进料管相连,所述出料口与出料管相连。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伸缩输料管为可伸缩性的输料软管,所述伸缩输料管的上端与固定在支撑主板上的连接管相连,所述自动控制阀设置在连接管上。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仓设置在支撑主板的顶部,所述溢流仓还包括溢流管和设置于溢流仓上部的遮流板,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伸入到溢流仓内,另一端伸入到收集容器中。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沉降容器内还竖向设置有浊度检测板,所述浊度检测板上等间距排布有若干个浊度检测探头。
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根据浊度检测数据可快速确定液体转移时间,解决了液体表面转料携带固相的问题,实现自然沉降后固液有效分离,实现自动化控制,具备了实用性,减少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1、本技术通过设置伸缩输料管,便于调节提拉漂浮系统,适用于不同深度的料桶,保证漂浮圈在液体表面。
22、本技术通过设置进料仓,进料后增加漂浮系统的重量,保证伸缩输料管的拉伸,确保进料口在液面以下,确保进料,增加稳定性,同时确保浊度的稳定检测。
23、本技术通过设置溢流仓,溢流仓内设置遮流板,实现溢流出料,保证了在刚开始浊度变化时,转出絮凝料液,增加控制时间,保证产品的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包括沉降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圈(1)为可充气结构,所述漂浮圈(1)上设置有通气阀门(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通道(8)包括设置于漂浮圈(1)内部的进料仓(18)和分别设置于漂浮圈(1)上下两端的输料口(19),所述进料仓(18)为锥形空间,所述输料口(19)为凸出漂浮圈(1)平面的螺纹圆柱结构,所述输料口(19)与进料仓(18)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浊度检测元件为固定在漂浮圈(1)上的浊度检测探头(7),所述浊度检测探头(7)的测试端伸出进入到进料仓(18)内,所述浊度检测元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系统,所述支撑系统设置在沉降容器的敞口端,其包括支撑主板(11)和设置于支撑主板(11)内的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板(11)的底部还设置有收纳仓(6),所述收纳仓(6)为单敞口结构,所述收纳仓(6)内设置有浊度检测仪,所述浊度检测仪与浊度检测探头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基座(14),所述基座(14)设置在支撑主板(11)的顶部,所述输送水泵(3)设置于基座(14)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输料管(2)为可伸缩性的输料软管,所述伸缩输料管(2)的上端与固定在支撑主板(11)上的连接管相连,所述自动控制阀(20)设置在连接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仓(4)还包括溢流管(17)和设置于溢流仓(4)上部的遮流板(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容器内还竖向设置有浊度检测板(21),所述浊度检测板(21)上等间距排布有若干个浊度检测探头(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包括沉降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圈(1)为可充气结构,所述漂浮圈(1)上设置有通气阀门(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通道(8)包括设置于漂浮圈(1)内部的进料仓(18)和分别设置于漂浮圈(1)上下两端的输料口(19),所述进料仓(18)为锥形空间,所述输料口(19)为凸出漂浮圈(1)平面的螺纹圆柱结构,所述输料口(19)与进料仓(18)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浊度检测元件为固定在漂浮圈(1)上的浊度检测探头(7),所述浊度检测探头(7)的测试端伸出进入到进料仓(18)内,所述浊度检测元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液体表面自动控制的转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系统,所述支撑系统设置在沉降容器的敞口端,其包括支撑主板(11)和设置于支撑主板(11)内的支撑副板(10),所述支撑主板(11)、支撑副板(10)上均设置有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华,邵赫灵,陈光武,杨继林,刘恩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