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028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48
本申请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处理: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对烘干的茶叶进行碾碎并进行筛分;S2、辅料处理:对辅料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将烘干的辅料进行粉碎并进行筛分;S3、调制:将按质量比为95~75:5~25混合的茶叶粉末和辅料粉末进行调制;S4、制粒:通过制粒装置将调制后的混合物压制成粒;S5、烘制:将颗粒置于烘箱内进行烘制,烘至水分含量小于5%。通过利用谷朊粉、海藻多糖作为食品成膜剂把代用茶原料粉末包埋在里面制成颗粒茶,冲泡茶过程中茶渣不易透过,而茶有效成分可顺利透过溶到茶汤中,免用纸袋包装,既节约成本又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具体为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袋泡茶按目前技术是以丝绸和棉薄纱、尼龙滤布、pet纱、聚乳酸(pla)可降解纤维、其他复合类纤维等为过滤材料制成包装袋,把碎茶叶包在茶袋里。饮用时取茶袋置泡茶具,加入开水一起浸泡,茶汤透过滤材溶入水中,饮用时只需取茶袋即可,使用比较方便,而且携带方便。但也存在明显缺点如茶切成大小不一的小片,包在一个比较小的袋内,浸泡中水不能形成有效对流,经常要用手拨弄茶袋,茶汤才透出来,这样容易出现破袋、漏茶等现象。由于滤纸或天然植物纤维的茶袋在使用时黏合性能差,它们的封装性能并不是很好,为了防止浸泡中溃破、漏茶,需要加一些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纤维复合制成包装袋。这一类由人工合成的纤维,在性能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对人体的来说会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

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通过把茶叶粉碎成粒径均匀100-120目的粉末,与食品级辅料谷朊粉混合、调制等工序得到20-40目的产品,此技术优点是克服现有袋泡茶技术不足,属于免滤材包装,产品安全性高,浸出性好,不改变茶原有的特性,如绿茶制成颗粒茶,泡出的茶汤仍然还绿茶,保持茶叶原有的色香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解决了茶切成大小不一的小片,包在一个比较小的袋内,浸泡中水不能形成有效对流,经常要用手拨弄茶袋,茶汤才透出来,这样容易出现破袋、漏茶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原料处理: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对烘干的茶叶进行碾碎并进行筛分;

4、s2、辅料处理:对辅料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将烘干的辅料进行粉碎并进行筛分;

5、s3、调制:将按质量比为95~75:5~25混合的茶叶粉末和辅料粉末进行调制;

6、s4、制粒:通过制粒装置将调制后的混合物压制成粒;

7、s5、烘制:将颗粒置于烘箱内进行烘制,烘至水分含量小于5%;

8、s6、包装:将烘制后的颗粒茶产品使用颗粒分装机分装成3-25克/袋的包装。

9、优选的,所述茶树的原料为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其中的一种原料。

10、优选的,所述辅料为谷朊粉和海藻多糖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11、优选的,所述s1中通过筛分得到40-80目茶叶粉末。

12、优选的,所述s2中通过筛分处理得到120-300目辅料粉末。

13、优选的,所述s3调制过程中添加质量浓度为60%-70%的食用酒精,用量为原料质量的3-12%。

14、优选的,所述s5中烘箱内的温度为135-150℃。

15、优选的,所述s4中制粒装置为制粒机,制粒径为20-30目的颗粒。

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本专利技术利用谷朊粉、海藻多糖作为食品成膜剂把代用茶原料粉末包埋在里面制成颗粒茶,冲泡茶过程中茶渣不易透过,而茶有效成分可顺利透过溶到茶汤中,免用纸袋包装,既节约成本又环保。

18、本专利技术通过所有原料辅料均为食品原料,产品安全性高。

19、本专利技术通过所有原料辅料均为通过粉碎,有效成分容易泡出,且冲泡过程吸水膨胀,颗粒变大,容易分离。

20、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s1、原料处理:绿茶叶烘干,粉机粉碎,筛分得到40目粉末,称量4750g;

25、s2、辅料处理:谷朊粉烘干,粉机粉碎,筛分得到120目粉末,称量250g;

26、s3、调制:绿茶粉与谷朊粉质量比为95:5混合,混合过程添加质量浓度为70%的食用酒精,用量为原料质量12%即570g;

27、s4、制粒:用制粒机压制粒径为20目的颗粒;

28、s5、烘制:颗粒置于135℃烘箱内,烘至水分含量3.6%;

29、s6、包装:颗粒分装机包装得到3g/袋的颗粒绿茶1560袋。

30、本实施例制备得颗粒绿茶产品,按传统泡茶方式浸泡,按1袋颗粒绿茶用450ml水浸泡,分三次泡每次150ml浸泡10min。浸泡后结果颗粒绿茶变大,颗粒吸水变大但无松散现象,容易过滤,过滤获得暗绿色茶汤,浓郁的绿茶醇香、口感与同等量绿茶叶,相同浸泡方法获得茶汤对比无明显区别。

31、实施例

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s1、原料处理:红茶叶烘干,粉机粉碎,筛分得到50目粉末,称量3000g;

34、s2、辅料处理:海藻多糖烘干,粉机粉碎,筛分得到300目粉末,称量1000g;

35、s3、调制:按红茶粉与海带多糖质量比为75:25混合,混合过程添加质量浓度为70%的食用酒精,用量为原料质量10%;

36、s4、制粒:用制粒机压制粒径为30目的颗粒;

37、s5、烘制:颗粒置于150℃烘箱内,烘至水分含量4.5%;

38、s6、包装:颗粒分装机包装得到15g/袋颗粒红茶产品260袋。

39、本实例制备得颗粒红茶产品,按传统煮茶方式加按1袋颗粒红茶加1200ml的水煮沸,100℃保持5min。结果颗粒红茶变大,颗粒无明显松散,容易过滤,获得暗红褐色的茶汤,有红茶醇香、口感与同等量红茶叶相同煮茶方式获得茶汤对比无明显区别。

40、实施例

4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2、s1、原料处理:黑茶茶叶烘干,粉机粉碎,筛分得到80目粉末,称量3600g;

43、s2、辅料处理:海藻多糖与谷朊粉按1:1混合,烘干用粉机粉碎,筛分得到200目粉末,称量400g;

44、s3、调制:按黑茶粉末和辅料混合粉末(海藻多糖与谷朊粉混合粉末)质量比为90:10混合,混合过程添加质量浓度为65%的食用酒精,用量为原料质量3%即108g;

45、s4、制粒:用制粒机压制粒径为25目的颗粒;

46、s5、烘制:颗粒置于145℃烘箱内,烘至水分含量3.5%;

47、s6、包装:颗粒分装机包装得到25g/袋颗粒黑茶产品157袋。

48、本实施例中制备得颗粒红茶产品,按传统煮茶方式加按1袋颗粒黑茶加2000ml的水煮沸,100℃保持5min。结果颗粒黑茶吸水变大,颗粒无明显松散或粘结,容易过滤,过滤获得暗黑褐色的茶汤,有黑茶特有香味、口感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的原料为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其中的一种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谷朊粉和海藻多糖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通过筛分得到40-80目茶叶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通过筛分处理得到120-300目辅料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调制过程中添加质量浓度为60%-70%的食用酒精,用量为原料质量的3%-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烘箱内的温度为135-1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制粒装置为制粒机,制粒径为20-30目的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的原料为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其中的一种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谷朊粉和海藻多糖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通过筛分得到40-80目茶叶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茶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伟宁潘世永米运宏陆业活麻婷婷原亚梅何力滕丕合刁云春李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弘山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