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890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内窥镜包括镜管、成像装置、将成像装置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传感器、以及将电信号整理并输出的线路板,所述成像装置、图像传感器及线路板皆位于镜管内,所述内窥镜还包括连接器,所述图像传感器与线路板通过连接器电性连接为一体而形成第一组件。采用上述结构,连接器可实现图像传感器与线路板的之间的定位,并且可将图像传感器输入的电信号传导至线路板,从而缩小了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减少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可保证高质量的成像效果,并且能省略掉许多其他的连接件,使得整个内窥镜的结构以及制造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实现内部各组件 精确定位的内窥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硬管式内窥镜通常由物镜系统、转向透镜系统、目镜系统和 镜管组成。由物镜系统所传出的光信号经光学系统处理后在显示器上显示,此 种内窥镜的前端镜管中通常是光学部分,光信号传输距离长。因此,虽然此种 类型的内窥镜结构筒单,但是成像质量较差。为了缩短光信号传输距离以提高成像质量,现有技术中出现了 一种电子内窥镜。其通常由物镜、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即电荷耦合器件)图像 传感器、柔性线路板、镜管及操作系统组成。由物镜所传出的光信号在镜管内 直接经由CCD图像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再经图像处理后显示在显示器上。这 种方式避免了硬管式内窥镜因光信号传输距离过长而造成的信号损失,因此成 像质量高。但这种结构要实现物镜、CCD图像传感器、以及柔性线路板之间的 精确定位并不容易。通常需要在镜管内填充粘结剂并设置多个连接件,因而结 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其可保证高质量的成像 效果,并且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 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造上述内窥镜的方法, 其可保证高质量的成像效果,并且方法简单。对于本专利技术内窺镜来说,其技术方案是这样加以实现的该内窥镜包括镜管、成像装置、将成像装置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传感器、以及将电信 号整理并输出的线路板,所述成像装置、图像传感器及线路板皆位于镜管内, 所述内窺镜还包括连接器,所述图像传感器与线路板通过连接器电性连接为一 体而形成第一组件。对于本专利技术内窥镜的制造方法来说,其技术方案是这样加以实现的该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1 )将图像传感器与线路板通过连接器电性连接为一体而形成 第一组件;2)将成像装置与第一组件调焦固定于镜管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器使图像传感器与线路板形 成一个整体,所述连接器实现了图像传感器与线路板的之间的定位,并且可将 图像传感器输入的电信号传导至线路板,这种方式缩小了光信号的传输距离, 减少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可保证高质量的成像效果,并且能省略掉许 多其他的连接件,使得整个内窺镜的结构以及制造更加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内窥镜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4是图3的剖浮见示意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固定架的主视示意图6是图5中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7是图5中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l及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蔬镜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内窥镜包括镜管1、成像装置2、将成像装置2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传感器3 (如CCD 图像传感等)、以及将电信号整理并输出的线路板4。所述成像装置2、图像传 感器3及线路板4皆位于镜管1内。所述内窥镜还包括连接器5,图像传感器3 与线路板4通过连接器5电性连接为一体而形成第一组件。这样,本实施例通 过连接器5使图像传感器3与线路板4形成一个整体,连接器5实现了图像传 感器3与线路板4的之间的定位,并且可将图像传感器3输入的电信号传导至 线路板4,这种方式缩小了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减少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 失,可保证高质量的成像效果,并且能省略掉许多其他的连接件,使得整个内 窥镜的结构更加简单。以下分别对上述各组成部分分别作详细介绍。所述成像装置2位于镜管1的前端,其包括位于镜管1前端的镜头21以及 镜片组22,成像装置2的输出端与固定架6的一端通过点胶固定连接。所述镜 片组22包括套筒221和位于套筒221内的若干镜片222。于镜管1的内壁还通过胶水固定铺设有光纤6,光纤6通过外界光源将镜 头21周围照亮,为镜头21拍摄画面时提供光源。所述线路板4可以是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或者柔 性线路板,在本实施例中,线路板4为PCB板,通过PCB板的连接可使镜管1 内的结构更加稳定,性能更加可靠。请结合参照图3及图4,本实施例中,连接器5包括本体51和穿设于本体 51中的多个端子52。本体51大致呈圓柱状,其与端子52通过模内注塑而成形 为一体,端子52的两端分别与图像传感器3和线路板4电性连接。端子52具 有平头部521和引脚部522;平头部521的上表面露出于本体51的端面,并且 与所述端面共同形成一4妻合面50;引脚部522由平头部521弯折延伸而成,其 突伸于本体51的另一端面。为了保证端子52与本体51之间结合的牢固性,于 端子52的引脚部522上向外倾斜延伸出若干延伸部53。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焊接在一起,从而与端子52的 平头部521形成电性连接;线路板4的输入端与端子52的引脚部522电性连接。请结合参照图5至图7,为方便成像装置2与第一组件之间的定位及调焦, 所述内窥镜还包括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位于镜管1内,其一端与成像装置2 的输出端连接而形成第二组件,其另一端与第一组件固定连接而使第一、第二 组件形成一个整体。固定架7呈圆管状,其一端套设并固定在成像装置2的输出端上,而另一 端套设并固定在连接器5上。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7的一端沿镜管1的轴向 套设于部分套筒221的外壁,并且通过点胶固定连接。由于镜片组22在传递光 信号时与图像传感器3之间的焦距有很大误差(焦距需要调节的距离可达 lmm),这样,可以在点胶固定套筒221与固定架7的过程中,轴向调整镜片 222与图像传感器3的相对位置,实现调焦。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上述固定 架7还可沿镜管1的轴向套设在整个套筒221上;当然,也可省略套筒221, 而将固定架7直接套设在若干镜片222上,此时,只能通过调整图像传感器3 实现调焦(详见后述)。请结合参照图3、图5及图7,在连接器5本体51的外侧壁上设有一沿镜 管1轴向延伸的条状凸台54,在固定架7内壁设有可与连接器5上的凸台54 相互配合的凹槽71,当连接器5安装到固定架7上时,凸台54插入凹槽71中。 由于与连接器5连接的图像传感器3和线路板4均具有方向性,因此,凸台54 还具有指示方向的功能,可以防止操作人员安装图像传感器3和线路板4时搞 错方向。可以理解,上述凸台54与凹槽71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将凸台设置于 固定架7的内壁,将凹槽设置于连接器5的外壁,只要保证连接器5与固定架 7上有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即可。固定架7上与连接器5配合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点胶槽72,通过点胶槽72 可控制连接器5与固定架7之间固定连接的用胶量。本实施例中,在固定架7与连接器5配合的一端,固定架7与连接器5之间沿镜管1的径向具有间隙, 当采用胶水固定连接器5和固定架7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沿镜管1的径向调节 连接器5与固定架7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进行调焦。由于固定架7最薄处仅有0.25mm,固定架7的内壁上对应成像装置2的 输出端与第一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包括镜管、成像装置、将所述成像装置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传感器、以及将所述电信号整理并输出的线路板,所述成像装置、图像传感器及线路板皆位于所述镜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还包括连接器,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线路板通过所述连接器电性连接为一体而形成第一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峰王振波江峰黄志学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