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800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若干发光二极管模组、一供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贴设的吸热体及一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包括一中空筒体及由该筒体内壁向内延伸而出的若干散热鳍片,所述吸热体围设于所述筒体的外侧壁,且吸热体的厚度沿该筒体的外侧壁向外递减,吸热体的外侧壁形成有贴设发光二极管模组的倾斜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之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发光二极管模组贴设于由所述中空筒体外周缘向外延伸的吸热体上,该吸热体外侧壁形成贴设发光二极管模组的倾斜面。该发光二极管灯具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吸热体吸收再均匀地传导至中空筒体上,最后经散热鳍片散发出去,从而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散热效率,进而确保灯具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高效的发光源,具有环保、省电、寿命长等诸多特 点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领域。但是,发光二极管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特 别是一些用于照明的大功率的发光二极管。热量如得不到及时的散发,易产 生过热现象,进而导致其发光效率下降。传统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板状散热体、若干安装于该散热体一侧的 发光二极管模组、将散热体及发光二极管模组罩设其内的一灯罩。当发光二极管被点亮时,灯罩内的温度渐渐升高;使用一段时间后,灯罩内聚集了大 量的热量。带有这些热量的空气被封闭在灯罩内无法流通,而使发光二极管 温度升高。这些热量严重影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良好的发光二极管灯具。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若干发光二极管模组、 一供所述发光二极管 模组贴设的吸热体及一第 一散热器,所述第 一散热器包括一 中空筒体及由该 筒体内壁向内延伸而出的若干散热鳍片,所述吸热体围设于所述筒体的外侧 壁,且吸热体的厚度沿该筒体的外侧壁向外递减,吸热体的外侧壁形成有贴 设发光二极管模组的倾斜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之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发光二极管模组贴设于由 所述中空筒体外周缘向外延伸的吸热体上,该吸热体外侧壁形成贴设发光二 极管模组的倾斜面。该发光二极管灯具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吸热体吸收再均 匀地传导至中空筒体上,最后经散热鳍片M出去,从而提高了发光二极管 灯具的散热效率,进而确保灯具稳定工作。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发光二极管灯具一优选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的倒置图。 图4是图1的倒置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包括 一第一散热器IO、围设于该第一散热器10外周的一吸热体20、贴设于该吸 热体20上的若干发光二极管模组30、一叠置于该吸热体20及第一散热器10 之上的第二散热器40及罩置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30的一灯罩50。上述第一散热器10大致呈圓筒状,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铜、铝等材料一体 制成。该第一散热器10包括一圓管状筒体12及由该筒体12延伸出的若干散 热鳍片14。所述散热鳍片14由所述筒体12的内壁沿其径向向内延伸而出, 这些散热鳍片14关于该筒体12中心轴线均匀对称地分布。所述散热鳍片14 包括相互间隔、交4fi殳立的若干第一散热鳍片142及若干第二散热鳍片144。 所述第一散热鳍片142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144延伸的长度。 这些第一散热鳍片142的末端围设成一圆柱形第一通口 16。请同时参阅图3,上述吸热体20的整体外形呈去掉尖端的正棱锥体状, 其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如铜、铝等制成。该吸热体20的中央形成一圆形容 置口 22,该容置口 22与吸热体20同轴且上下贯通该吸热体20。所述容置口 22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散热器10的外径一致,以使该第一散热器10刚好能够 穿入该容置口 22并部分容置于所述吸热体20内。所述吸热体20可以一体形 成也可以由若干等份的吸热件24组合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热件24 的数量为八。这些吸热件24关于所述吸热体20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均匀对 称地分布,所述吸热件24的厚度由上向下逐渐递减以在吸热件24的外侧形 成一倾斜的外侧面(未标示)。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30对应贴设于这些吸热 件24的外侧面之上。在不同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的亮度来选择发光二极 管模组30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 一发光二极管模组30对应贴设于每一吸 热件24的外侧面上,且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30沿吸热件24的外侧面纵向设5置,使发光二极管模组30围绕所述吸热体20的中轴均匀、对称排布。在其 他实施例中,吸热体20可与第一散热器IO的筒体12—体形成,使第一散热 器10的筒体12外侧壁形成均匀对称的倾斜面,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30关于 第一散热器10的轴线对称地分布在倾斜面上。上述发光二极管模组30包括一纵长矩形的电路板32及若干均匀固定于 电路板32—侧面的发光二极管34。这些电路板32的另一侧面贴合于所述吸 热体20的吸热件24上。这些发光二极管34沿所述电路板32的纵长方向延 伸并呈直线排列,从而将其发光时产生的热量均匀地传导至所述吸热体20 上。上述第二散热器40大致呈圓盘状,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铜、铝等材料一体 制成。该第二散热器40包括一圆环形基板42、自该基板42表面延伸而出的 若干散热片44。所述基板42围绕其中部通孔(未标示)处垂直向上延伸出 一圆管状的管体46,该管体46内部具有一圆柱形的第二通口 48,该第二通 口 48垂直贯通该第二散热器40。所述散热片44由所述基板42的顶面垂直 延伸而出,且这些散热片44围绕于所述管体46的外周缘并呈放射状间隔排 布。靠近所述管体46处的散热片44的高度高于远离管体46处的散热片44 的高度,使得所述散热片44整体上呈台阶状。所述第二散热器40盖置于所 述吸热体20及穿置于该吸热体20的容置口 22内的第一散热器IO之上。上述灯罩50为一中空碗状体,其通常由塑料、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 该灯罩50具有一穿口 52,该穿口 52上下贯通该灯罩50。所述灯罩50的底 部连接并围绕于所述第一散热器IO底端的外周缘,其顶部对应连接于所述第 二散热器40的基板42底面的周缘,从而在该灯罩50与第一、第二散热器 10、 40之间围成一封闭腔室(未标示),所述吸热体20及贴设于该吸热体20 上的发光二极管模组30 —并容置于其内。请同时参阅图4,组装所述发光二极管灯具时,先将所述吸热体20与发 光二极管模组30相组合;然后将所述第一散热器10穿入所述吸热体20的容 置口22,其中第一散热器10的顶面与该吸热体20的顶面齐平,佳_得所述吸 热体20对应围设所述第一散热器10的筒体12;再将所述第二散热器10焊 接或粘接于吸热体20与第一散热器10之上,其中第二散热器40的基板42 的底面与该吸热体20的顶面及第一散热器IO的顶面同时贴合,所述第一散 热器10的第一通口 16与所述第二散热器40的第二通口 48相对应连通;最后,将所述灯罩50与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器IO、 40相配合安装,该灯罩50 的底部连接并围绕于所述第一散热器IO底端的外周纟彖,其顶部对应连接于所 述第二散热器40的基板42底面的周缘,从而在该灯罩50与第一、第二散热 器10、 40之间围成一封闭腔室(未标示),所述吸热体20及贴设于该吸热体 20上的发光二极管模组30 —并容置于其内。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发光二极管模组30贴设于由所述 中空筒体12外周缘向外延伸的吸热体20上,该吸热体20外侧壁形成贴设发 光二极管模组30的倾斜面,所述第二散热器40叠置于该第一散热器10及吸 热体20之上,该第一散热器10中央的第一通口 16与第二散热器40中央的 第二通口48相连通。当发光二极管灯具工作时,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30产 生的热量^皮吸热体20的每一吸热件24吸收,进而均匀传导至与该吸热体20 相连的第一、第二散热器10、 40上,最后经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若干发光二极管模组、一供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贴设的吸热体及一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包括一中空筒体及由该筒体内壁向内延伸而出的若干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体围设于所述筒体的外侧壁,且吸热体的厚度沿该筒体的外侧壁向外递减,吸热体的外侧壁形成有贴设发光二极管模组的倾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春江余光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