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敏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792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光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光敏复合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为:首先制备出水滑石前体,然后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希夫碱类染料与表面活性剂两组份共插层的水滑石复合材料,利用溶剂蒸发法组装成光敏薄膜材料。该复合薄膜材料利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层间水、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使之具有超快响应的光敏性能,应用背景广阔。与传统光致变色材料相比具有制备简单易行,环境友好,对光热稳定性高,存储时间长的优点。该方法工艺简单,产品性能良好,适宜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功能复合材料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超快响应光致变色复合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光致变色现象(photochromism)是指一个化合物(A)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获得产物(B),由于结构的改变导致其吸收光谱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在另一波长的光照下或热的作用下,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式。光致变色材料在光照下颜色发生改变,其潜在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如应用于信息存储、电子显示、光开关设备、变色眼镜等。已经比较深人研究的光致变色化化合物有二芳基乙烯类、俘精酸配类、螺毗喃类、螺恶嗦类和苯并毗喃类等。水杨醛缩芳胺类席夫碱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或热致变色性质,抗疲劳性好,其芳环上的基团易于进行修饰、变换,可以选择性制备光致变色化合物。 由于光致变色化合物在高密度信息存储、光学运算及信息显示等高科技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对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研究非常活跃,能够发生光致变色的化合物种类很多,但实际应用中一般要考虑材料或化合物在固态时的性质,故能够在固态或晶态发生光致变色的有机化合物较为少见.所以寻找能够在固态或晶态发生光致变色的化合物,揭示此类分子在光致变色方面的结构一性能关系,从而设计并合成出性能优异的化合物,在当前的有机化合物光致变色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滑石类化合物包括水滑石(Hydrotalcite)和类水滑石(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其主体一般由两种金属的氢氧化物构成,因此又称为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简写为LDH)。水滑石、类水滑石和插层水滑石统称为水滑石类插层材料(LDHs)。该类材料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特性的无机材料如元素组成在较宽范围内的可调变性、晶粒尺寸及分布的可调控性以及层间插层阴离子种类的可设计性等奠定了这类材料有可能成为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光致变色材料前驱体的基础。其优势如下通过静电力作用于层间的有机客体分子,由于受到无机主体层板的保护限制,复合材料的光热稳定性较其自身能够显著增强;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使得光致变色客体分子的光敏性能得到加强;组装成薄膜,不但可以增强光致变色分子的有序排布,而且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应用的光敏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即一种希夫碱染料-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英文缩写AMH,与表面活性剂-戊烷磺酸钠(PS)共插层水滑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为无机-有机复合功能薄膜,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由有机组分希夫碱类染料-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和表面活性剂-戊烷磺酸钠与无机组分镁铝水滑石纳米片或锌铝水滑石纳米片在三维空间利用静电力层层堆积而成,薄膜具有平行于基底材料的取向;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在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与戊烷磺酸钠两组份中的摩尔百分数在0.5-10%之间可控调变;该薄膜透明均匀,具有超快的光致变色性能和很高的光热稳定性,变色性能可逆,变色速度在微秒级别,有望应用于信息存储领域。 本专利技术直接以水滑石为基体,根据水滑石本身所具有的分子可调控性及可插层性进行分子设计,制备一种具有特定光敏性能的光致变色材料。该材料是以层间客体AMH受紫外光照射后通过分子间氢键快速发生异构反应从而产生光致变色现象的,克服了传统的希夫碱类染料有序度差,热稳定性低的缺点,可以实现光热可逆,为有机-无机杂化体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首先制备出水滑石前体,再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AMH与表面活性剂两组份共插层的水滑石复合材料,再利用溶剂蒸发法组装成光敏薄膜材料。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a.制备层间阴离子为NO3-或者Cl-,层板二价、三价阳离子摩尔比M2+/M3+=2.0-4.0的水滑石前体; b.将步骤a制备的水滑石前体加入脱CO2的去离子水中溶胀5-24h,然后用稀硝酸调节pH值为5.0-7.0; c.用脱CO2的去离子水配制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与戊烷磺酸钠的溶液,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的含量在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与戊烷磺酸钠两组份中的摩尔百分数为0.5-10%; d.将步骤c配制的溶液滴至步骤b制备的水滑石悬浮液中,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与戊烷磺酸钠共同的物质的量为水滑石的2-3倍,滴加完毕后20-40℃条件下保持4-30h后离心洗涤3-5次,真空干燥,即得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与戊烷磺酸钠共插层水滑石复合材料; e.将步骤d所得的水滑石复合材料以1∶40-1∶100mg/ml的比例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得到水滑石/乙醇分散液; f.将石英片,硅片或玻璃片用体积比为2∶8-4∶6的双氧水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浸泡30-50分钟并用去离子水充分清洗至中性,干燥,得基底,备用; g.将步骤e制得的分散液逐滴滴于步骤f处理好的基底上,20-40℃真空干燥,利用溶剂蒸发法组装成膜。 步骤a中所述的水滑石前体的层板的二价金属阳离子为Mg2+或Zn2+,三价金属阳离子为Al3+;水滑石前体采用共沉淀法、成核晶化/隔离法、非平衡晶化法或水热合成法制备。 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制备条件如下 a.制备层间阴离子为NO3-,层板Zn2+/Al3+=2.0的水滑石前体; b.将步骤a制备的水滑石前体加入脱CO2的去离子水中溶胀5h,然后用稀硝酸调节pH值为5.5; c.用脱CO2的去离子水配制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与戊烷磺酸钠的溶液,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的含量在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与戊烷磺酸钠两组份中的摩尔百分数为2%; d.将步骤c配制的溶液滴至步骤b制备的水滑石悬浮液中,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与戊烷磺酸钠共同的物质的量为水滑石的2倍,滴加完毕后40℃条件下保持24h后离心洗涤4次,真空干燥,即得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与戊烷磺酸钠共插层水滑石复合材料; e.将步骤d所得的水滑石复合材料以1∶40mg/ml的比例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得到水滑石/乙醇分散液; f.将石英片,硅片或玻璃片用体积比为3∶7的双氧水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浸泡30分钟并用去离子水充分清洗至中性,干燥,得基底,备用; g.将步骤e制得的分散液逐滴滴于步骤f处理好的基底上,30℃真空干燥,利用溶剂蒸发法组装成膜。 所述的水滑石前体的制备方法之一为配制二价、三价金属阳离子摩尔比M2+/M3+=2.0-4.0的混合盐溶液,配制浓度为0.5-3.0M的NaOH碱溶液,N2保护下将碱溶液缓慢滴入混合盐溶液中,强烈搅拌,pH为5.0-7.5时停止滴加,将浆液转移到高压釜中,于80-150℃晶化6-30h,然后离心洗涤,得到水滑石前体。 所述的二价金属阳离子为Mg2+或Zn2+,三价金属阳离子为Al3+。 所述的水滑石前体的优选制备条件为配制Zn2+/Al3+=2.0的混合硝酸盐溶液,配制浓度为1.0M的NaOH碱溶液,N2保护下将碱溶液缓慢滴入混合盐溶液中,强烈搅拌,pH为6.0时停止滴加,将浆液转移到高压釜中,于100℃晶化18h,然后离心洗涤,得到水滑石前体。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制备出的无机-有机复合薄膜,利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层间水、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使之具有超快响应的光敏性能,应用背景广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敏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为无机-有机复合功能薄膜,具有层状结构特征,其由有机组分希夫碱类染料-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和表面活性剂-戊烷磺酸钠与无机组分镁铝水滑石纳米片或锌铝水滑石纳米片在三维空间利用静电力层层堆积而成,薄膜具有平行于基底材料的取向;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在一水合偶氮次甲基-氢钠盐与戊烷磺酸钠两组份中的摩尔百分数在0.5-10%之间可控调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敏王心蕊陆军段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