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辊筒生产,尤其涉及一种辊筒生产时管材辅助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1、辊筒是指机械中圆筒状可以转动的物体,机械中常用动力源(例如电机)驱动辊筒,带动其他材料前进,或是利用辊筒产生压力对材料进行加工。
2、中国专利号cn217316115u公开了一种高精度辊筒生产用加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后方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架,所述底座的上端位于第一固定架的前方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外表面粘贴有橡胶垫,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指针,所述底座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刻度尺,所述底座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底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丝杠。
3、诸如上述辊筒的加工设备加工过程中,需要将辊筒原料(如:无缝钢管)转移至加工设备上。传统转移模式,多为手工上料,其上料模式存在以下缺陷:
4、其一,劳动强度高。
5、其二,需要频繁接触管材(如:无缝钢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供料部分、上料部分、载物框部分和控制部分;主体框架包括基座(101)、存料座和上料座;供料部分包括存储转移机构和竖直位置调节机构;上料部分包括水平转移机构、竖直调节机构和抓取机构(307);水平转移机构包括丝杆电机一(301)、限位滑轨二(302)、活动载板二(303)和限位载板(304);丝杆电机一(301)、限位滑轨二(302)设置于上料座上;活动载板二(303)滑动连接于限位滑轨二(302)上,其下底面与丝杆电机一(301)的动子连接;限位载板(304)通过连接柱设置于活动载板二(303)下底面,且位于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供料部分、上料部分、载物框部分和控制部分;主体框架包括基座(101)、存料座和上料座;供料部分包括存储转移机构和竖直位置调节机构;上料部分包括水平转移机构、竖直调节机构和抓取机构(307);水平转移机构包括丝杆电机一(301)、限位滑轨二(302)、活动载板二(303)和限位载板(304);丝杆电机一(301)、限位滑轨二(302)设置于上料座上;活动载板二(303)滑动连接于限位滑轨二(302)上,其下底面与丝杆电机一(301)的动子连接;限位载板(304)通过连接柱设置于活动载板二(303)下底面,且位于上料座下方,其上底面设置滚轮二;活动载板二(303)、限位载板(304)上设置圆形通孔一;竖直调节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一(305)和伺服电机二(306);伺服电机一(305)、伺服电机二(306)设置于活动载板二(303)上;伺服电机一(305)的转轴上通过减速齿轮箱设置卷轴一;伺服电机二(306)的转轴上通过减速齿轮箱设置卷轴二;卷轴一、卷轴二上设置牵引绳;牵引绳下端连接于抓取机构(30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307)包括“c”形抓取架、推杆电机三(30701)、电磁铁二和电磁铁三;“c”形抓取架的侧板上设置圆形通孔二;推杆电机三(30701)设置于“c”形抓取架上,其活动端上设置电磁铁二;电磁铁三通过支柱设置于“c”形抓取架的侧板内壁;“c”形抓取架的侧板外壁上设置环状把手(307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转移机构包括电动辊轴一(201)和滚轮一(202);电动辊轴一(201)设置于存料座(102)底板上,位于长方形通孔二的左侧;滚轮一(202)设置于存料座(102)底板上,位于长方形通孔二的前侧、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位置调节机构包括限位结构和抬升结构;限位结构包括推杆电机一(203)、限位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根,曹萍,曹素清,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纳斯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