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机房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15692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度机房散热系统,包括室外水冷系统、室内循环系统和机柜单元,室外水冷系统主要包括冷却塔单元、冷凝器换热单元和第一驱动元件,用于为室内循环系统中的流体工质提供冷量;室内循环系统主要由储液器、工质流动管路、第二驱动元件、微结构冷头及流量控制元件组成;机柜单元主要包括机柜壳体、主板和发热元件,微结构冷头贴合安装在发热元件上,通过微结构冷头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室内循环系统引至室外水冷系统,能够有效节约能耗,同时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实现散热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热引发的热岛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房散热,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密度机房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现代数据中心趋向于更高的设备密度,即在有限空间内部署更多服务器以提高计算能力。高密度部署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热负荷,对散热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良好的散热方案则能够支持高密度服务器集群的稳定运行,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降低数据中心的物理空间成本。

2、传统的数据中心采用风冷散热方式,初期搭建成本较低,但能源利用率较低且噪音影响较大。当高功率密度的大型数据中心逐步成为主流后,常规的风冷散热方式由于散热极限较低,已经难以满足数据中心超高的散热需求。同时由于机房内不同位置、不同服务器之间的散热需求可能存在差异,造成局部热点。这些热点区域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导致个别服务器过热,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说,实现散热均匀分布、避免热岛效应,是当前机房散热设计的一大难点,如何设计节约能耗、性能稳定且兼容性好的机房散热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度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水冷系统(100)、室内循环系统(200)和机柜单元(300),所述室外水冷系统(100)包括冷却塔单元(101)、第一冷却进水管路(105)、第一冷却回水管路(106)、冷凝器换热单元(111)、第二冷却进水管路(114)、第二冷却回水管路(115)和第一驱动元件(104),所述第一冷却进水管路(105)和所述第二冷却进水管路(114)并联后与第一换热出水管路(122)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回水管路(106)和所述第二冷却回水管路(115)并联与第一换热进水管路(121)连接;所述冷却塔单元(101)与冷凝器换热单元(111)提供冷却水,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水冷系统(100)、室内循环系统(200)和机柜单元(300),所述室外水冷系统(100)包括冷却塔单元(101)、第一冷却进水管路(105)、第一冷却回水管路(106)、冷凝器换热单元(111)、第二冷却进水管路(114)、第二冷却回水管路(115)和第一驱动元件(104),所述第一冷却进水管路(105)和所述第二冷却进水管路(114)并联后与第一换热出水管路(122)连接,所述第一冷却回水管路(106)和所述第二冷却回水管路(115)并联与第一换热进水管路(121)连接;所述冷却塔单元(101)与冷凝器换热单元(111)提供冷却水,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04)用于驱动冷却水进行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单元(101)具体为湿式冷却塔、干式冷却塔、干湿式冷却塔其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进水管路(105)和第一冷却回水管路(106)上设有第一截止阀(103),所述第二冷却进水管路(114)和第二冷却回水管路(115)上设有第二截止阀(113),所述第一截止阀(103)和第二截止阀(113)分别用以控制所述冷却塔单元(101)和所述冷凝器换热单元(111)管路的通断,实现所述冷却塔单元(101)和所述冷凝器换热单元(111)的选择性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进水管路(105)和第二冷却进水管路(114)上设有第一驱动元件(104),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04)具体为容积式流量泵或离心式流量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铜潘振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