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实感云层的综合模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5378 阅读:4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该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仿真技术中对云层的综合模拟方法,包括设置天空背景及空域细胞网格、云的初始分布、建立虚拟云层平面模型、设定视点与云的距离阈值和各类云及物象的混合参数、综合处理。该发明专利技术综合利用多项技术对云层进行仿真,对远、近云景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处理,有效地提高了所模拟云层的真实感及模拟的速度和即时性,尤其是对大型云层及复杂场景的模拟、其模拟速度的优势更为突出。因而具有可利用二维平面模拟实现三维全景云层的效果,且方法简捷、可靠,对云层模拟有很强的真实感,模拟效率高、即时性强,对软硬件的配置要求较低等特点;克服了常规采用二维平面模拟三维云层的技术所存在的片状感以及真实感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视景仿真
,尤其是一种采用细胞自动机、纹理映射、公告板技术等进行综合处理以展示出真实感云层的快速模拟方法,本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对飞 机等空中运动目标穿云视景的仿真演示。 真实感云层的实时渲染是视景仿真中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云的模拟可分为基于个体生长的方法和基于物理过程的方法。基于个体生长的方法包括分形几何、过程纹理函数、细胞自动机和粒子系统等方法,主要是利用人的视觉形态特征获取云的视觉形状而不需要模拟云生成或消散的真实物理过程,其渲染速度较快,比较适合目前普通硬件平台的需求,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很受关注;但基于个体生长的方法的仿真效果差,因而主要应用于对可视化细节要求不高的仿真场景。基于物理过程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气象上导致云形成的物理过程,以及光与云的交互作用来进行云的模拟仿真,该方法提出较晚,主要包括光照模型、基于流体动力学的数字模拟和定性模拟等,但由于过大的计算需求、一般只能产生可视化细节要求不高的气象学模型,目前还不能满足图形学仿真的需求。 在基于个体生长的方法中 A.细胞自动机方法细胞自动机方法将三维空间划分为一个个体元网格,在每一 个网格用三个状态变量表示水蒸汽、云和从水蒸汽到云的变化状态,每一个状态变量的值 为1或0 ;云的生长通过转换规则来表示云的形成、消散和风在水平方向上的影响,转换规 则可以用布尔运算实现来减少运算量。该方法虽然在每一个网格用三个状态变量表示水蒸 汽、云和从水蒸汽到云的变化状态,可以较为逼真地模拟三维云的发展过程,但整个组合过 程复杂、难度较大,仅适用于对低维、简单视景的模拟; B.公告板模拟方法公告板是一组旋转而始终朝向视点的带模拟对象的映射纹 理图的多边形虚拟平面;公告板技术简化了三维场景,提高了场景的渲染速度,满足了视景 仿真的即时性要求,同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图形处理速度,但采用该方法模拟的物象缺乏 立体感,失真度较大,尤其不适合对近景的模拟; 公告板旋转的具体方法如下在三维笛卡尔坐标系统下,设初始云层平面的法向 量为V"云层平面中心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到视点的向量为、,云层平面中心点到视点的 向量为V3,则云层平面在Y、 Z轴上的旋转角度可以用下式得到 此外,常规的纹理映射技术是计算机图形学中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 可把来自现实的各种位图文件映射到虚拟载体上,使其形态、外观看起来与现实中的物象
技术介绍
3(体)相似或相同,增强了物体的真实感,可模拟云层表面丰富的纹理细节;但如果要对复 杂环境中的云层全部采用该技术进行三维几何建模,则对于远距离观察的云层,由于可见 的云层较多、计算量大,对场景渲染的速度慢,仿真的即时性难以保证。 因而,上述技术均存在功能单一,对云层模拟的真实感及模拟效率差,只能应用于 对可视化细节及对即时性要求不高的视景的仿真,或在对云层较多及复杂场景的模拟则存 在计算量太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究设计,通过采用二维平面模拟三维云层,以达到有效提高对云层模拟的真实感及模拟效率,在设定的空域内模拟具有 仿真度高、真实感强的云层,克服常规技术采用二维平面模拟三维云层所存在的片状感等 缺陷。 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首先采用常规方法设置天空背景,再利用自动细胞机原理和 随机噪声扰动(函数)构建云层的初始分布,使云层位于设定范围内;然后根据仿真度的要 求设置视点至云中心位置距离的阈值并确定各中心点到视点的距离,对于大于阈值的远景 云层及云块,采用纹理映射和单层公告板技术来模拟,对于小于阈值的近景云层,采用多层 公告板分别进行平面纹理映射;并采用0penGL(开放图形应用程序接口 )技术设置光源及 雾的浓、淡,最后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中的Alpha混合技术对设置的各类物象进行综合处理, 从而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因而本专利技术方法包括 A.设置天空背景用常规的半椭球面方法生成空域,并采用纹理映射的方法设置 天空背景; B.设置空域细胞网格采用自动细胞机原理,将空域划分为nXnXn个细胞网格, 在水平面上采用均匀分布,垂直方向上采用正态分布,并通过布尔型状态变量给每个网格 赋1,0值以对应云的有、无; C.云的初始分布对于有云分布的网格,在垂直方向上根据海拨高度的高、中、低 分三个云层,并分别按正态分布设置呈束状的巻云、呈片状的层云和呈块状的积云;水平面 上的云块则采用均匀分布,并通过随机噪声扰动使云层及云块的位置产生偏移,完成云的 初始分布; D.建立虚拟云平面模型用四边形建立虚拟云(并不实际绘制)平面模型,在四 边形平面的两个维度上作随机的拉伸和压縮,体现其不规则性,然后转步骤E ; E.设定视点与云的距离阈值根据仿真度的要求设定视点至云层及云块距离的 阈值、以划分云的远近,并通过自动细胞机技术逐帧确定各云层及云块中心位置到视点的距离后,转步骤F; F.设置各类云及物象的混合参数对于距离大于阈值的云层及云块,采用单层公 告板技术设置、并贴上真实或合成的云层纹理;对于距离小于阈值的云层及云块、采用多层 公告板技术设置、每层公告板按视点拟进入的顺序分别映射处理好的过程纹理,实现云景 的可视化;同时设置背景、雾效、纹理相互之间混合效果的强度参数; G.综合处理按要求设置混合效果的强度参数、启动效果混合功能,使云景很好 地融入天空背景环境中。4 上述设置空域细胞网格,其空域范围为水平面积20kmX20km,垂直高度0-10km,细胞网格间距为l-4km,云层平均半径为0. 5-2km。所述垂直方向上根据海拨高度的高、中、低分三个云层,并分别按正态分布设置呈束状的巻云、呈片状的层云和呈块状的积云,其云层高度分别为5-13km、2-5km及0-2km。所述在四边形平面的两个维度上作随机的拉伸和压縮,其方法是利用rand()和srand()函数、通过二次随机法在云层平面的两个维度上作随机的拉伸和压縮。所述实现云景的可视化,其可视化方法采用"VC+OpenGL"(集成开发环境+开放图形应用程序接口)技术实现。而所述对于距离小于阈值的云、采用多层公告板技术设置,其公告板的层数为5-7层。 本专利技术由于利用自动细胞机原理和随机噪声扰动(函数)构建云层的初始分布,并根据仿真度的要求对于大于阈值的远景云、采用纹理映射和单层公告板技术模拟,可真实、快速地模拟该空域范围内的云;对于小于阈值的近景云层、采用多层公告板分别进行平面纹理映射的方式来近似模拟三维云;同时通过OpenGL(图形应用程序接口 )技术设置光源及雾的浓、淡,最后采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Alpha混合技术对各类物象进行综合处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所模拟云层的仿真度和真实感,大幅度提高了对云层状态模拟的速度和即时性,尤其是对大型云层及复杂场景的模拟、其模拟速度的优势更为突出。因而本专利技术具有可利用二维平面模拟实现三维全景云层的效果,且方法简捷、可靠,对云层模拟有很强的真实感,模拟效率高、即时性强,对软硬件的配置要求较低等特点;克服了常规采用二维平面模拟三维云层的技术所存在的片状感以及真实感差等缺陷。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图示意图(方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模拟的从地面观测天空的云景效果图,其中a图观察仰角为20° 、b图观察仰角为80。; 图3为通过Visu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实感云层的综合模拟方法,其方法包括:    A.设置天空背景:用常规的半椭球面方法生成空域,并采用纹理映射的方法设置天空背景;    B.设置空域细胞网格:采用自动细胞机原理,将空域划分为n×n×n个细胞网格,在水平面上采用均匀分布,垂直方向上采用正态分布,并通过布尔型状态变量给每个网格赋1,0值以对应云的有、无;    C.云的初始分布:对于有云分布的网格,在垂直方向上根据海拨高度的高、中、低分三个云层,并分别按正态分布设置呈束状的卷云、呈片状的层云和呈块状的积云;水平面上的云块则采用均匀分布,并通过随机噪声扰动使云层及云块的位置产生偏移,完成云的初始分布;    D.建立虚拟云平面模型:用四边形建立虚拟云平面模型,在四边形平面的两个维度上作随机的拉伸和压缩,体现其不规则性,然后转步骤E;    E.设定视点与云的距离阈值:根据仿真度的要求设定视点至云层及云块距离的阈值、以划分云的远近,并通过自动细胞机技术逐帧确定各云层及云块中心位置到视点的距离后,转步骤F;    F.设置各类云及物象的混合参数:对于距离大于阈值的云层及云块,采用单层公告板技术设置、并贴上真实或合成的云层纹理;对于距离小于阈值的云层及云块、采用多层公告板技术设置、每层公告板按视点拟进入的顺序分别映射处理好的过程纹理,实现云景的可视化;同时设置背景、雾效、纹理相互之间混合效果的强度参数;    G.综合处理:按要求设置混合效果的强度参数、启动效果混合功能,使云景很好地融入天空背景环境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真明杨仕颖辜晓波包金玉黄聪宁左丽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