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1495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及系统,涉及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技术领域,以解决新线接轨既有中间站后导致主线区间通过能力改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要点包括:首先,对于新线途经列车占用既有到发线接轨场景和新线途经列车不占用既有到发线接轨场景,基于多种工况分别计算获取列车追踪间隔;然后,根据中间站接轨支线的两种接轨场景所对应的不同列车追踪间隔,分别计算获取两种接轨场景下主线的区间通过能力。对于新线接轨既有中间站后,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较传统方法计算结果更准确、合理且适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评估,具体涉及一种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不断织密,线网覆盖度和连通性持续增加,承担区域服务功能的高速铁路支线、城际铁路以及承担干线衔接功能的高速铁路联络线越来越多。这部分线路通常需要接入车站或区间线路所来实现与高速铁路主干线的贯通。对于接轨既有车站,车站站型、接轨方案及列车停站方案的综合作用会使得新线接入对车站接发车能力、线路通过能力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多个高速铁路引入既有车站的项目均对接轨后的能力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围绕车站,国外学者从运输组织角度出发,对实际运营中节点枢纽的运行图编制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国内学者则从基础设施角度出发,研究了车站配线、站型、越行站选址等问题,以减小跨线、共线、快慢车运输组织模式等场景对能力的影响。

2、列车追踪间隔是列车运行图的重要组成要素和计算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重要参数,新线接轨既有车站或线路所主要通过影响追踪间隔来影响区间通过能力。近年来,国内学者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包括新线途经列车占用既有到发线接轨场景和新线途经列车不占用既有到发线接轨场景;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新线途经列车占用中间站既有到发线接轨场景,基于多种工况计算获取列车追踪间隔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新线途经列车不占用中间站既有到发线接轨场景,基于多种工况计算获取列车追踪间隔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间站接轨支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包括新线途经列车占用既有到发线接轨场景和新线途经列车不占用既有到发线接轨场景;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新线途经列车占用中间站既有到发线接轨场景,基于多种工况计算获取列车追踪间隔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新线途经列车不占用中间站既有到发线接轨场景,基于多种工况计算获取列车追踪间隔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进站时,从到达进站信号机至进站停稳所走行的距离计算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公式计算获取该中间站每种场景下的区间通过能力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站接轨支线场景下高速铁路主线能力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站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沛文聂英杰宋健鹏汤杰邹明辉高继宇翟倩车燕白少明杨旭刚刘卫卫赵飞瓮培博姜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