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术后防护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4594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外术后防护固定装置,包括防护底座,防护底座的上部的外缘螺纹连接有挤压盖,挤压盖与防护底座之间设置有医用胶贴,通过挤压盖沿防护底座的上部转动挤压医用胶贴,将医用胶贴进行固定;防护底座的上部还螺纹连接有转动盖,通过旋转转动盖实现转动盖的安装与拆卸,进而实现防护底座内部的打开;转动盖下部与挤压盖的上部相配合,挤压盖上部的外缘设置支撑脊。该发明专利技术将患者的术后的创口周边的皮肤利用医用胶贴进行固定,避免患者活动时拉动创口皮肤造成撕裂,同时利用防护底座将创口的上部处进行结构防护,避免磕碰造成二次伤害,只需拧下转动盖即可对创口进行护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胸外术后防护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胸外科手术主要包括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以及纵膈镜手术等。开胸手术:主要是心胸外科常规的一种手术方式,一般是在胸骨正中开约10厘米长的伤口,一般开胸手术的指征主要包括胸腔内有活动性的出血、支气管断裂或心脏大血管有损伤者等。胸腔镜手术:是通过在皮肤上打孔,然后放进摄像头,通过屏幕观察胸腔内情况。相对于开胸手术来说,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胸腔镜手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胸部外伤、食管癌、肺大疱、自发性气胸等。纵隔镜手术:而是针对纵隔病变进行活检,如纵隔肿瘤、纵隔肉芽肿性疾病等,同时对纵隔转移性肿瘤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2、患者进行胸腔镜手术后,根据刀口的愈合情况,需要用固定带对患者胸部创口进行捆绑定位,防止伤口开裂,加速伤口的愈合。患者在术后护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抬手摆手等手臂动作,手臂运动时会牵拉到胸部肌肉,导致手术伤口易受到拉扯,进而导致伤口开裂,不利于伤口愈合,需要一种能够保护创口的装置;

3、如公布号为cn116270021a的胸外科术后康复用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外术后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底座(1),所述防护底座(1)的上部的外缘螺纹连接有挤压盖(2),所述挤压盖(2)与防护底座(1)之间设置有医用胶贴(3),通过所述挤压盖(2)沿防护底座(1)的上部转动挤压医用胶贴(3),将所述医用胶贴(3)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术后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底座(1)的下端设置为倒扣的漏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术后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底座(1)的下端以及挤压盖(2)的下端均呈环形开设有多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术后防护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外术后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底座(1),所述防护底座(1)的上部的外缘螺纹连接有挤压盖(2),所述挤压盖(2)与防护底座(1)之间设置有医用胶贴(3),通过所述挤压盖(2)沿防护底座(1)的上部转动挤压医用胶贴(3),将所述医用胶贴(3)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术后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底座(1)的下端设置为倒扣的漏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术后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底座(1)的下端以及挤压盖(2)的下端均呈环形开设有多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术后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底座(1)的下端上部设置有多个限位脊(101),所述挤压盖(2)下端的内侧设置一体成型多个挤压脊(201),所述限位脊(101)与挤压脊(201)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术后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盖(4)的上部开设有通气槽(401),所述通气槽(401)与防护底座(1)的内部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娇熊延路张晏宁文苗苗吉晓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