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信息处理,尤其涉及一种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1、颅颈交界区(craniocervical junction,ccj)是颅骨和上颈椎交接的区域,由枕骨、寰椎和枢椎及周围韧带肌肉组织构成,在此处脑干过渡到上颈脊髓,是维持生命基本功能的重要区域。颅颈交界区的疾病往往伴随解剖结构先天性、发育型或后天性的病理改变,多数病变累及寰椎和枢椎,引起其结构、功能或位置的变化,导致寰枢椎发生相对位置改变,正常解剖关系的丟失,可能导致延髓、高位颈脊髓受压,严重者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其致残、致死率高,及时诊断、准确评估并及时接受合适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2、现有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主要依赖于专业人员判读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数据,效率低并且无法准确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治疗效果评估效率低准确率低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每个个体的寰枢椎相对位置特征参数计算寰枢椎相对位置聚类中心,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式计算以所述中心点为球心、h为半径的高维球内的所有数据点的质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待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寰枢椎相对位置特征参数和所述寰枢椎相对位置聚类中心得到待评估患者治疗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每个个体的寰枢椎相对位置特征参数计算寰枢椎相对位置聚类中心,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式计算以所述中心点为球心、h为半径的高维球内的所有数据点的质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待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寰枢椎相对位置特征参数和所述寰枢椎相对位置聚类中心得到待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寰枢椎相对位置分类,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寰枢椎三维模型计算每个个体的寰枢椎相对位置特征参数,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点包括:寰椎前弓后下方中点p1、寰椎前弓前方中点p2、寰椎前弓后上方中点p3,寰椎右侧关节面最前方点p4、寰椎左侧关节面最前方点p5、寰椎右侧关节面最内侧点p6、寰椎右侧关节面最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南方,李危石,王圣林,刘杉杉,张铖,田英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