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系统框架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1263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5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系统框架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包含聚氨酯树脂、改性玻璃纤维以及改性碳纤维,而改性玻璃纤维则是通过稀酸处理来改善玻璃纤维表面活性,再使稀酸处理后的玻璃纤维与5‑羟色胺接触,在玻璃纤维表面覆盖5‑羟色胺;所述改性碳纤维是由经过电化学处理的碳纤维与2,3‑环氧丙基单酯衣康酸反应制得。所得改性碳纤维表面的环氧基与聚氨酯基体之间可发生化学反应,所得改性玻璃纤维与改性碳纤维也能和聚氨酯基体之间形成分子间作用力,在提高体系相容性的同时,也增大了复合材料的抗拉度和抗老化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环保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系统框架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梯在别墅以及农村自建房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家用电梯相较于常规的客用电梯的主要特色是家庭自用,其特点是载重量小(≤400kg),运行速度低(≤1.0m/s)。一般建筑物没有预留的电梯井道,需电梯配置专属的电梯框架用于强度支持及运行通道。

2、现行电梯井道框架以钢制框架或铝合金框架为主,但铝型材和钢材的生产能量消耗巨大,而且后续需要焊接表面防锈处理;可见,无论是生产、运输环节,还是安装保养环节都要耗费巨大的电力能源,与节能环保的理念背道而驰。

3、聚氨酯与玻璃纤维和/或碳纤维构成的复合材料属于新型环保材料,能够改变能源行业结构,响应双碳目标号召,其意义深远。

4、就此应用而言,聚氨酯新材料与铝合金框架相比,前者的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1、密度低质量轻: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密度2g/cm3,相当于铝合金密度的2/3;实现相同功能的聚氨酯复合材料部件比铝合金材质的零部件重量轻15%~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系统框架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聚醚多元醇45-70份、异氰酸酯67.5-130份、催化剂2.2-10份、功能助剂20-27份、改性玻璃纤维20-38份和改性碳纤维35-55份;其中所述改性玻璃纤维是由玻璃纤维通过酸蚀刻以及5-羟色胺处理制备所得;所述改性碳纤维是由碳纤维经过电化学氧化以及2,3-环氧丙基单酯衣康酸处理所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系统框架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玻璃纤维的制备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升降系统框架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酸溶液为质量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系统框架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聚醚多元醇45-70份、异氰酸酯67.5-130份、催化剂2.2-10份、功能助剂20-27份、改性玻璃纤维20-38份和改性碳纤维35-55份;其中所述改性玻璃纤维是由玻璃纤维通过酸蚀刻以及5-羟色胺处理制备所得;所述改性碳纤维是由碳纤维经过电化学氧化以及2,3-环氧丙基单酯衣康酸处理所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系统框架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玻璃纤维的制备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升降系统框架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酸溶液为质量分数10-15%稀盐酸、质量分数50-60%稀硫酸、质量分数8.0-10.5%稀磷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升降系统框架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玻璃纤维与5-羟色胺的质量比为100-120:13-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系统框架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碳纤维的制备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升降系统框架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ss2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仕国刘强于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淳信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