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235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表面设置多条驱动线和多个薄膜晶体管,该驱动线的一端分别与该薄膜晶体管电连接。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上定义一显示区和一边框区,该边框区位于临近该显示区的外围,该多条驱动线和该多个薄膜晶体管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显示区。该第一基板的边框区设置多条第一传输线,该第二基板的边框区进一步设置多条第二传输线及多个导电单元。该导电单元设置于该第二传输线的一端,该第一传输线与该部分驱动线的一端直接连接,该第二传输线经由该导电单元与另一部分驱动线的一端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逐渐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 CRT)显示器,而且,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体积小 等特点,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 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移动电话、电S见及多种办 公自动化与视听设备中。请参阅图1,其是一种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该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彩色滤光片基板11、 一薄膜 晶体管基板12和一夹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12与该彩色滤光片基板 11之间的液晶层(图未示)。该薄膜晶体管基板12包括多条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扫描线 133、多条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且与该扫描线相互垂直的数据线131、 多条传输线121以及由该多条扫描线133和该多条数据线131相交 分割形成的最小区域界定的多个像素单元132。每一像素单元132 包括一薄膜晶体管(图未示)。请参阅图2,其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平面示意图。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IO定义一显示区13、 一边框区14及一集成电路 区15。该显示区13位于该液晶显示装置IO的中央位置。该边框区 14位于该显示区13的外围。该集成电路区15位于该边框区14的 一侧。该多条数据线131、该多条扫描线133以及该多个i象素单元132 设置于该显示区13。该多条传输线121设置于该边框区14相对两 侧。该集成电路区15设置至少一驱动芯片.151。该多条数据线131及该多条传输线121的一端分别与该驱动芯片151的引脚(图未示) 电连接,该多条传输线121的另一端分别与该多条扫描线133的一 端直接连接。该多条数据线131及该多条扫描线133的另一端分别 与该像素单元132的薄膜晶体管电连接。该驱动芯片151输出的驱 动信号分别经由该数据线131及该扫描线121传送至该薄膜晶体管 以控制该像素单元132的显示。请参阅图3,其是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io沿m-m方向的剖 面放大示意图。该彩色滤光片基板11包括一第二绝缘基底112,该 薄膜晶体管基板12进一步包括一第一绝缘基底122。该多条传输线 121等间距设置在该边框区14的第一绝缘基底122上,该第二绝缘 基底112无布线结构。然而,该薄膜晶体管基板12的传输线121受到微影工艺的分辨 率及工艺环境中污染微粒的尺寸限制,各传输线121之间必须要有 一定间隔以避免产生短路。该间隔一般与该传输线121的宽度相当。 因此,该传输线121的布线结构需要较大面积来实现,即在该液晶 显示装置10必须预留足够的边框区14以排布该传输线121,导致 液晶显示装置边框宽、体积大,不符合液晶显示装置窄小化的发展 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边框宽、体积大的问题,有必 要提供一种窄边框、体积小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 板。该第一基板表面设置多条驱动线和多个薄膜晶体管,该驱动线 的一端分别与该薄膜晶体管电连接。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上定义一显 示区和一边框区,该边框区位于临近该显示区的外围,该多条驱动 线和该多个薄膜晶体管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显示区。该第一基板的 边框区设置多条第一传输线,该第二基板的边框区进一步设置多条 第二传输线及多个导电单元。该导电单元设置于该第二传输线的一 端,该第一传输线与该部分驱动线的一端直接连接,该第二传输线经由该导电单元与另 一部分驱动线的一端电连接。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 板、多条驱动线和多个薄膜晶体管。该多条驱动线和多个薄膜晶体 管电连接并设置在该第一基板表面,该第一基板还设置多条第一传 输线。该第二基板包括多条第二传输线,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 之间设置多个导电单元。部分外部驱动信号经由该第一传输线直接 传输至部分驱动线上,另 一部分外部驱动信号经由该第二传输线和 该导电单元传输至该第 一基板的另 一部分驱动线上。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液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第一传输线及 多条第二传输线,其中该第一传输线设置在第一基板上,该第二传 输线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上,使相同数量传输线同时设置成上下走线, 可将传输线所需的基板宽度减小一半,以形成窄边框的液晶显示装 置。附图说明 图1图246是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平面示意图。是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io沿m-m方向的剖面放大示意8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第 是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是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第 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20的平面示意图。 20沿VI - VI方向的剖面放大示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其中图4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第 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20的平 面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20包括相对叠合设置的一彩色滤光片基 板21、 一薄膜晶体管基板22以及一夹在该薄膜晶体管基板22与该彩色滤光片基板21之间的液晶层(图未示)。在该液晶显示装置20定义一显示区23、 一边框区24及一集成 电路区25。该显示区23位于该液晶显示装置20的中央位置。该边 框区24位于该显示区23的外围。该集成电路区25位于该边框区 24的一侧。该集成电路区25设置至少一驱动芯片251。该液晶显示装置20还包括多条驱动线230、多条第一传输线 241、多条第二传输线242、多条第一连接线252、多条第二连接线 253、多个第一导电单元260以及多个第二导电单元261,其中该驱 动线230包括多条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数据线231以及多条相互平 行间隔设置并与该数据线231垂直的扫描线232。该多条数据线231 及该多条扫描线232设置在该显示区23的薄膜晶体管基板22表面。 该多条数据线231及该多条扫描线232分割形成的最小区域,界定 多个像素单元233。每一像素单元233包括一薄膜晶体管(图未示)。 该多条数据线231及该多条扫描线232分别与该薄膜晶体管电连接。该多条第一连接线252及该多条第二连接线253间隔设置在该 驱动芯片251外围的薄膜晶体管基板22表面,并分别与该驱动芯片 251的引脚(图未示)电连接。该多条第一传输线241等间距设置在该 边框区24相对两侧的薄膜晶体管基板22表面,其一端分别与该多 条扫描线232直接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该多条第一连接线252直 接连接。该多条第二传输线242等间距设置在该边框区24相对两侧 的彩色滤光片基板21表面,其一端通过该第一导电单元260与该扫 描线232电连接,其另一端通过该第二导电单元261与该第二连接 线253电连接。其中,该第一导电单元260和第二导电单元261是各向异性导 电粒子,该导电粒子外镀导电金属,且具有弹性。可将该导电粒子 掺入框胶中,在将该彩色滤光片基板21和该薄膜电晶体基板22贴 合时一起实现该第一导电单元260与该扫描线232以及该第二导电 单元261与该第二连接线253的电连接。此外,该第一导电单元260 和第二导电单元261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表面设置多条驱动线和多个薄膜晶体管,该驱动线的一端分别与该薄膜晶体管电连接,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上定义一显示区和一边框区,该边框区位于临近该显示区的外围,该多条驱动线和该多个薄膜晶体管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显示区,该第一基板的边框区设置多条第一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板的边框区进一步设置多条第二传输线及多个第一导电单元,该第一导电单元设置于该第二传输线之一端,该第一传输线与该部分驱动线的一端直接连接,该第二传输线经由该第一导电单元与另一部分驱动线的一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延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