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碳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1132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机的碳刷组件,包括:碳刷座、设于碳刷座上的数个碳刷及数个插头连接件,该数个碳刷分别与该数个插头连接件电性连接,该数个插头连接件通过数条连接线两两连接,其中两插头连接件上分别设有接线柱,通过该两接线柱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该数个碳刷分别电连接至外部电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碳刷组件通过设置经过特殊设计的插头连接件,插头连接件与碳刷电性连接,并通过连接线进行互连,从而形成多个碳刷只需设置两个连接外部电源的接线柱就可对电机供电,同时,连接线与插头连接件的焊接可靠,连接线之间间隔设置并相互绝缘,避免了断裂和短路,且,工艺简单、结构合理,因而能够保证外部电源持续、可靠的为电机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的碳刷组件
技术介绍
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部件,它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机械结构中,电机的种类繁多,大致分为直流(DC)电机和交流(AC)电机,直流 电机由于转子的转动,需要根据线圈在恒磁场中的位置变化而不断切换电流 的方向,因而,直流电机需要安装换向器和碳刷,碳刷的作用是将电机外部的 电源(一般是直流的励磁电流),通过换向器(在转子上,随转子一同运转),提供 到转子的绕组(励磁绕组)上,以实现换向,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驱动直流 电机转动。现有的多极直流电机的碳刷在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时,通常需要引出多根 连接线,然后再将马达外面的连接线两两相连后再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或在 碳刷座内注塑连接线,以将碳刷相连接,以使外部电源能为电机正常供电, 然而,第一种方式会占用马达以外空间,导致客户制品的空间被挤占;第二 种方式则需要另外安排员工往模里放连接线从而使得所用工时增加,同时, 这两种连接方式工艺复杂、连接不可靠、且使得电机的碳刷的更换不易,连 接线容易断裂或短路,难以保证外部电源持续、可靠的为电机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的碳刷组件,通过设置经过特殊设计的插 头连接件,插头连接件与碳刷电性连接,并通过连接线进行互连,从而形成 多个碳刷只需设置两个连接外部电源的接线柱就可对电机供电,能够保证外 部电源持续、可靠为电机供电。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的碳刷组件,包括碳刷座、 设于碳刷座上的数个碳刷及数个插头连接件,该数个碳刷分别与该数个插头 连接件电性连接,该数个插头连接件通过数条连接线两两连接,其中两插头 连接件上分别设有接线柱,通过该两接线柱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该数个碳刷 分别电连接至外部电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经过特殊设计的插头连接件,插头连接件 与碳刷电性连接,并通过连接线进行互连,从而形成多个碳刷只需设置两个 连接外部电源的接线柱就可对电机供电,同时,连接线与插头连接件的焊接 可靠,连接线之间间隔设置并相互绝缘,避免了断裂和短路,且,工艺简 单、结构合理,因而能够保证外部电源持续、可靠的为电机供电。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 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 明加以限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的碳刷组件的示意图2为图1中的碳刷、插头连接件与连接线的连接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的碳刷组件的安装示意图4为图1中的碳刷与插头连接件的示意图5为图1中的连接线的示意图6为图1中的碳刷座于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电机的碳刷组件l,包括碳刷座2、设于碳刷 座2上的数个碳刷3及数个插头连接件4,该数个碳刷3分别与该数个插头连接 件4电性连接,该数个插头连接件4通过数条连接线5两两间隔连接,其中最外侧的两插头连接件41、 42上分别设有接线柱61、 62,通过该两接线柱61、 62 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该数个碳刷3皆可与外部电源相连。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的 碳刷组件1适用于多极电机10,收容于电机10的壳体100内,碳刷座2与电机10 的壳体100配合设置,两接线柱61、 62穿出电机壳体100与外部电源(未图 示)连接。碳刷座2根据电机10的不同需要设置两个或以上的碳刷2,在本实 施例中,分别设有四个碳刷31、 32、 33、 34、四个插头连接件41、 42、 43、 44及两条连接线51、 52。另外,所述电机10的壳体100内还收容有定子结构 (未图示)及转子结构(未图示)、碳刷组件l设于转子结构的上端,定子结构 与转子结构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作图示和赘述。参阅图4,所述插头连接件4包括安装部45及设于安装部45—侧的焊接部 46,安装部45呈中空长方体状,连接碳刷3的导线30插置于其内,碳刷3与插 头连接件4电性连接;焊接部46沿安装部45的径向连接于其一侧壁上,其与安 装部45—体成型,呈平板状,其中部设有连接孔47,呈翻边孔状,且具有弹 性的切口,以便于连接线5的焊接。参阅图4及图5,所述连接线5为柔性连接线,例如可采用PVC线、原 子线或漆包线等,其具有两自由端50,自由端50呈尖状并带有焊锡,自由端 50对应插置并焊接于插头连接件4的连接孔47中,值得一提的是,连接线5插 入连接孔47时挤刮焊锡于连接孔47的内侧,因而增加了连接线5和插头连接件 4的接触,使得连接线5与插头连接件4的连接可靠。参阅图2,通过连接碳刷3的导线30连接插头连接件4的安装部45,四个碳 刷31、 32、 33、 34与四个插头连接件41、 42、 43、 44分别电性连接,再通过 连接线51的两自由端50分别连接间隔设置的两个插头连接件41、 43,通过连 接线52的两自由端50分别连接间隔设置的两个插头连接件42、 44,该四个碳 刷31、 32、 33、 34通过该四个插头连接件41、 42、 43、 44及两条连接线51、 52两两相连,另外,所述两接线柱61、 62插置于最外侧的两插头连接41、 42 件的安装部45内。参阅图l、图2及图6,所述碳刷座2呈圆形或方形,在本实施例中,呈圆 盘状,其中部设有呈十字形的连通孔20,由四个相连通的通槽21形成;所述 四个碳刷31、 32、 33、 34分别对应于通槽21嵌设于碳刷座2上;碳刷座2的下 表面设有四个固定部22,所述四个插头连接件41、 42、 43、 44分别固定于该6四个固定部22中;固定部22上设有通孔23及穿孔24,通孔23与插头连接件4的 连接孔47对应设置,穿孔24与插头连接件4的安装部45对应设置,两接线柱 61、 62穿出穿孔24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所述碳刷座2的下表面设有数个相间隔 的嵌槽25,与通孔23相对应的嵌槽25与通孔23相连通,该两条连接线51、 52 相间隔嵌设于相应的嵌槽25中,其自由端50穿过通孔23与插头连接件4的连接 孔47相焊接,连接线51、 52得到碳刷座2的支撑并相互绝缘。工作时,电流从两接线柱61、 62通过连接线5及插头连接件4供应给该数 个碳刷3,电流通过碳刷3供给到转子结构的电枢绕组,定子磁铁和电枢绕组 相互作用,从而驱动转子结构在定子结构内旋转。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电机的碳刷组件通过设置经过特殊设计的插头连接 件,插头连接件与碳刷电性连接,并通过连接线进行互连,从而形成多个碳 刷只需设置两个连接外部电源的接线柱就可对电机供电,同时,连接线与插 头连接件的焊接可靠,且相互间间隔设置并相互绝缘,避免了断裂和短路, 且,工艺简单、结构合理,因而能够保证外部电源持续、可靠为电机供电。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 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 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的碳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刷座、设于碳刷座上的数个碳刷及数个插头连接件,该数个碳刷分别与该数个插头连接件电性连接,该数个插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的碳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刷座、设于碳刷座上的数个碳刷及数个插头连接件,该数个碳刷分别与该数个插头连接件电性连接,该数个插头连接件通过数条连接线两两连接,其中两插头连接件上分别设有接线柱,通过该两接线柱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该数个碳刷分别电连接至外部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清式黄耀龙金昌林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