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2)及位于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2)中间的垂直面上的第三送纸辊组(3),其中由第一或第二送纸辊组(1、2)处进纸(4),并通过该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2)的相对运动挤压相纸(4),使相纸(4)沿其折痕送进第三送纸辊组(3)压折送出;该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2)之间形成有一水平通道(5),第三送纸辊组(3)上形成有一垂直通道(6),且该水平通道(5)与该垂直通道(6)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改进目前的相册制作工艺,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相册制作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制作方法大都是压痕后用人工进行对折,没有自动化方法,极大的影 响了相册制作的自动化程度及生产效率。它的缺点主要有 1.劳动强度高;2. —致性不好;3.产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目前的相册制作工艺,降低 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相册制作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的新型的相纸自动对折 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包括位于 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第二送纸辊组及位于第一、第二送纸辊组中间的垂直面上的第三送 纸辊组,其中由第一或第二送纸辊组处进相纸,并通过该第一、第二送纸辊组的相对运动挤 压相纸,使相纸沿其折痕送进第三送纸辊组压折送出。 该第三送纸辊组的正上方设有一将相纸沿其折痕捅进第三送纸辊组的捅纸机构。 该第一、第二送纸辊组之间形成有一水平通道,第三送纸辊组上形成有一垂直通 道,且该水平通道与该垂直通道相连通。该水平通道由上、下两导纸板并排夹成的通道,该 垂直通道由前、后两导纸板并排夹成的通道,三个送纸辊组分别通过设于导纸板上的通口 结构实现碾压动作。该通口结构包括多个间隙排布的小通孔,且该三个送纸辊组由多个辊 轮构成,且辊轮的尺寸比小通孔的尺寸稍小。该小通孔朝进纸方向的前端设有扩口结构。 该下导纸板包括前段导纸板与后段导纸板,该前段导纸板与该前导纸板、该后段 导纸板与该后导纸板均为一体成型的弯折结构。该后段导纸板与该后导纸板弯折处形成有 一斜面导角。 该上、下导纸板形成的水平通道进口处设有一扩口结构。该第一或第二送纸辊组 均设有使其相互碾合的辊轮分离的抬辊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本专利技术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改进目前的相册制作工艺,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 度,提高相册制作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特别是大批量的生产作业。其优点有结 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可靠性好、效率高。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型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新型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新型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其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 一、第二送纸辊组1、2及位于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2中间的垂直面上的第三送纸辊组3,其 中由第一或第二送纸辊组处进纸,并通过该第一、第二送纸辊组的相对运动挤压相纸4,使 相纸4沿其折痕送进第三送纸辊组3压折送出;该第一或第二送纸辊组均设有使其相互碾 合的辊轮分离的抬辊结构。上述送纸辊组的动力及传动结构的动作均由电机驱动。本实施 例中,抬辊结构设于第二送纸辊组上。 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驱动第一送纸棍组1顺时针旋转从左侧拉入已经完成压痕的相 纸4进入走纸通道。这个过程中第二送纸棍组2在抬辊结构的作用下抬起,使其辊轮分离。 当压痕位置到达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第一送纸棍组1停止,同时,第二送纸棍组2的辊轮放 下碾合。完成后,同时启动第一送纸棍组1、第二送纸棍组2和第三送纸棍组3。其中,第一 送纸棍组1往右送纸,第二送纸棍组2往左送纸,第三送纸棍组3往下传送。通过第一、第 二送纸棍组1、2的相互作用往中间挤压相纸,迫使相纸4在压痕位置往下弯曲进入第三送 纸棍组3完成对折痕的碾压动作。 该第三送纸辊组的正上方设有一将相纸沿其折痕捅进第三送纸辊组的捅纸机构。 当相纸4传送到其折痕位置位于第三送纸棍组3的正上方时,可利用上述的捅纸机构将相 纸沿其折痕捅进第三送纸辊组中,完成对折痕的碾压动作。 为了更加精确地实现相纸的传送,避免掉纸或对位不准,该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 2之间形成有一水平通道5,第三送纸辊组3上形成有一垂直通道6,且该水平通道5与该 垂直通道6相连通。具体地,该水平通道5由上、下两导纸板并排夹成的通道,该垂直通道 6由前、后两导纸板并排夹成的通道,三个送纸辊组分别通过设于导纸板上的通口结构实现 碾压动作。 由于相纸不一定都是平整的,为了避免送纸辊组在送纸时,将相纸边缘巻起,而无 法完成下一步的对折动作,该通口结构包括多个间隙排布的小通孔9,且该三个送纸辊组由 多个辊轮构成,且辊轮的尺寸比小通孔的尺寸稍小。该多个辊轮通过间隙排布的小通孔9 实现碾合,这样,即使相纸不平整,在传送或碾压时,也能有效避免将相纸巻起的缺陷。 为了进一步完善该装置,在该小通孔9朝进纸方向的前端处设有扩口结构7,此扩 口结构7能够利于将相纸往下一预定位置传送,能够避免在送纸过程中造成的卡纸现象。 具体地,该下导纸板包括前段导纸板与后段导纸板,该前段导纸板与该前导纸板、 该后段导纸板与该后导纸板均为一体成型的弯折结构。 相纸在经过水平通道5与垂直通道6的连通处时,往往会将相纸4挤进垂直通道6 里,而不能准确地送到第二送纸辊组2位置处,为了解决此问题,在该后段导纸板与该后导 纸板弯折处还形成有一斜面导角8,此斜面导角8能给相纸4前边缘以导向作用,即使相纸 4前边缘有向下弯曲的角度,也通过此斜面导角8的导向作用,将相纸4准确无误地传送到 第二送纸辊组2位置处,进一步完善了本专利技术的装置。 为了增强本专利技术的可靠性,该上、下导纸板形成的水平通道5进口处设有一扩口 结构IO,此扩口结构10大大提高了从供纸处接收相纸源的稳定性,防止相纸的掉落或卡纸 现象。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2)及位于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2)中间的垂直面上的第三送纸辊组(3),其中由第一或第二送纸辊组(1、2)处进相纸(4),并通过该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2)的相对运动挤压相纸(4),使相纸(4)沿其折痕送进第三送纸辊组(3)压折送出。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送纸辊组(3)的正 上方设有一将相纸(4)沿其折痕捅进第三送纸辊组(3)的捅纸机构。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 2)之间形成有一水平通道(5),第三送纸辊组(3)上形成有一垂直通道(6),且该水平通道 (5)与该垂直通道(6)相连通。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平通道(5)由上、下两 导纸板并排夹成的通道,该垂直通道(6)由前、后两导纸板并排夹成的通道,三个送纸辊组 分别通过设于导纸板上的通口结构实现碾压动作。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口结构包括多个间隙 排布的小通孔(9),且该三个送纸辊组由多个辊轮构成,且辊轮的尺寸比小通孔(9)的尺寸 稍小。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小通孔(9)朝进纸方向 的前端设有扩口结构(7)。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导纸板包括前段导纸 板与后段导纸板,该前段导纸板与该前导纸板、该后段导纸板与该后导纸板均为一体成型 的弯折结构。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后段导纸板与该后导纸板弯折处形成有一斜面导角(8)。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下导纸板形成的水平通道进口处设有一扩口结构(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相纸自动对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2)及位于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2)中间的垂直面上的第三送纸辊组(3),其中由第一或第二送纸辊组(1、2)处进相纸(4),并通过该第一、第二送纸辊组(1、2)的相对运动挤压相纸(4),使相纸(4)沿其折痕送进第三送纸辊组(3)压折送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伟军,何军军,邓毅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易美图数码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