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生物治蝗药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980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治蝗药剂,涉及农药复配的方法,以阿维菌素(Avermectins)和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为主体,加专门针对蝗虫特性添加特殊植物中间剂茶枯进行复配。使其既对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使害虫迅速在数小时内麻痹、拒食、缓动并死亡,又能利用印楝素的特有生物杀虫活性,且特殊植物中间剂能加快渗透吸附作物表面,起到增效互补的双重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治蝗药剂,属于植物保护微生物农药领域,是以阿维菌素 (Avermectins)和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为主体,且专门针对蝗虫特性添加特殊植物中间剂茶枯复配而成的生物药剂。二、 背条技术蝗虫是直翅目蝗科昆虫的通称,常见的有十几种,最主要的是东亚飞蝗,在长江以南有 严重危害的报道。蝗虫食性很杂,能危害多种农林作物,每年给农林生产带来巨大损失。目前防治蝗虫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药剂防治,我国常用的农药中,甲胺磷、久效磷、1605、 甲基1605、甲拌磷、氧化乐果、水胺硫磷、呋喃丹等均属高毒农药。这些有机磷、氨基甲酸 农药都是胆碱脂霉抑制剂,对人和哺乳动物及其他一些有益生物具有较高的毒性。虽然这些 农药在用量上较有机氯农药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但其毒性却比有机氯高出IO倍甚至百倍。我 国近十多年发生的农药中毒事故大多集中于这些高毒农药。目前我国使用较多的治蝗农药中, 马拉硫磷、锐劲特、菊脂类杀虫剂用量越来越大,但马拉硫磷、锐劲特做为有机磷化学药剂 对人和畜毒性较大,而大多数菊脂类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危害较大。印楝(Azadiracht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生物治蝗药剂主要特征在于采用了现阶段国内外蝗虫灾害防治应用中最前沿的生物源杀虫剂印楝素为主原料外,还将阿维菌素这一广谱性、应用技术成熟的生物杀虫剂有机结合近来,使其既对蝗虫具有显著的杀灭效果,并兼治其他各种害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孟儿黄金余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绿得保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所黄孟儿黄金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