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茂盛专利>正文

动感式和平走式行走的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9579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感式和平走式行走的新型童车,包括承载体、前轮、后轮及推把,两后轮设于驱动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轴转动配合;车底架上设一曲拐轴,曲拐轴两端紧固配合曲拐,曲拐通过连杆与承载体后底部相连;驱动轴通过传动机构减速带动曲拐轴及曲拐旋转,利用连杆使承载体作起伏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童车具有两种行走状态,第一种为目前常见的平移式行走童车,第二种是承载体作上下起伏、前后摇摆运动的动感式行走的童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童车可以调节承载体的起伏频率次数,适合不同儿童的需求。本童车的轮子可以采用普通轮子,不用加大,轮子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感式和平走式行走的新型童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童车制造
,特别是一种动感式和平走式行走的新型童车。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的童车都是水平行走的,即行走的轨迹呈水平状,它讲究 推行移动的平稳性。然而,随着婴幼儿的不断成长,其好动性不断增强,他/她 会对现有的童车感觉平淡无奇,毫无乐趣可言,久之便会对童车产生厌倦心理。 因此,本申请人开发了能够增强承坐乐趣的动感式童车和摇臂式动感童车,上述两个童车技术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申请号分别是200810090764.9 和200810060596.9。上述两个童车在推行移动过程中,不需要其它动力,把人 的推力转换成机械能,使承载体呈波浪状起伏运动,使坐于其内的婴幼儿产生 尤如骑马奔驰的感觉,从而适应了婴幼儿的好动心理,使坐于童车承载体内的 婴幼儿感觉新鲜、好玩、刺激、舒适,增强了乘坐的乐趣,使婴幼儿久坐不厌。 但是,上述两童车在推行过程中,承载体只作单一的起伏运动,而不能平移行 走。因此,本申请人对上述技术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 了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62096.9,名称为一种平走式和动感式行走的童车。 现本申请人又以另 一种技术方案来实现平走式和动感式行走的童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感式和平走式行走的新型童车,该童车既可以平移行走,又可以转换成承载体作上下起伏、前后摇摆运动的动感式行走。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动感式和平走式行走的新型童车,包括承载体、 前轮、后轮及推把,两后轮设于驱动轴的两端, 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 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轴转动配合;车底架上设一曲拐轴,曲拐轴两端紧固配 合曲拐,曲拐通过连杆与承载体后底部相连;驱动轴通过传动机构减速带动曲 拐轴及曲拐旋转,利用连杆使承载体作起伏运动。所述的童车,承载体前部与车底架间设置摇摆机构。所述的童车,车底架前上方设凸耳,摇摆机构的摇杆下端与凸耳转动配合, 摇杆上端与承载体前下方转动配合。所述的童车,驱动轮与驱动轴紧固配合,带动驱动轴作同步转动;驱动轴 紧固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外套一惰轮架,惰齿轮与惰轮架间通过销轴转动配合; 曲拐轴上设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外径大于主动齿轮的外径,主动齿轮与从动 齿轮通过惰齿轮啮合,扳动惰轮架,惰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或脱离。所述的童车,驱动轴与主动齿轮间采用长键滑动配合,主动齿轮和惰齿轮 可沿驱动轴作轴向移动;在曲拐轴上设数个不同规格的从动齿轮,惰齿轮通过 轴向移动与不同的从动齿轮相啮合或脱离。所述的童车,驱动轮上设置一离合机构,该离合机构控制驱动轮与驱动轴 同步转动或脱离转动;所述的传动机构由皮带、主动皮带轮及从动皮带轮构成, 主动皮带轮的外径小于从动皮带轮的外径,驱动轴与曲拐轴通过皮带和皮带轮 传动。所述的童车,驱动轮上设置一离合机构,该离合机构控制驱动轮与驱动轴 同步转动或脱离转动;所述的传动机构由链条、主动链轮及从动链轮构成,主 动链轮的外径小于从动链轮的外径,驱动轴与曲拐轴通过链条和链轮传动。本专利技术童车具有两种行走状态,第一种为目前常见的平移式行走童车,第二种是承载体作上下起伏、前后摇摆运动的动感式行走的童车。本专利技术的童车 可以调节承载体的起伏频率次数,适合不同行走速度的需求。本童车的轮子可 以采用普通轮子,不用加大,轮子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A-A视图。图4为掀去承载体的俯视图。图5、 6为实施例二状态一的局部结构图。图7、 8为实施例二状态二的局部结构图。图9为实施例二状态三的局部结构图。图10为实施例三的局部结构图。图11为实施例四掀去承载体后的俯视结构图。图12为实施例四的局部结构图。图13为实施例五的局部结构图。图示中1、前轮,2、承载体,3、推把,4、车底架,5、主动齿轮,6、 惰齿轮,7、从动齿轮,8、驱动轴,9、加强杆,10、曲拐,11、连杆,12、差 速轮,13、驱动轮,14、曲拐轴,15、惰轮架,16、主轴套,17、曲拐轴轴座, 18、上凸耳,19、下凸耳,20、摇杆,21、销轴,22、偏心孔,23、皮带,24、 主动皮带轮,25、链条,26、主动链轮,27、从动皮带轮,28、从动链轮,317、 基座,318、离合内圈,319、插销,320、弹簧,321、插销握柄,323、弹簧卡圈,324、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l一4所示,动感式和平走式行走的新型童车包括承载体2、前轮l、后差速轮12、后驱动轮13、推把3,两后轮设于驱动轴8的两端,驱 动轮13与驱动轴8紧固配合,驱动轮13转动带动驱动轴8作同步转动。差速 轮12与驱动轴8转动配合,作自由转动。车底架4前上方设上凸耳18,摇杆 20下端与下凸耳19转动配合,上端与上凸耳8转动配合。推把3与车底架4固 定连接,车底架4的后部还通过加强杆19连接推把3。驱动轴8的中部设主动齿轮5,两者间通过长键相连。车底架4的后半部设 一曲拐轴14,曲拐轴14的两端转动式地配合曲拐轴座17上,曲拐轴座17与车 底架4固定相连。曲拐轴14与曲拐10紧固配合,曲拐10与连杆11转动相连, 连杆11的上端与承载体2的后底部固定相连。曲拐轴14的中部上设从动齿轮7, 从动齿轮7的外径大于主动齿轮5的外径,从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5通过惰齿 轮6啮合。驱动轴8上外套惰轮架15,惰轮架15可沿驱动轴8转动,并可以沿 驱动轴8的轴向移动,转换童车的行走方式时,扳动惰轮架或移动惰轮架15, 都可使惰齿轮6与从动齿轮7相啮合或脱离。惰齿轮6与惰轮架15间通过销轴 转动配合。车底架4与驱动轴8通过主轴套16相连,驱动轴8与主轴套16间可相对 转动。后驱动轮12转动,带动与其紧固相连的驱动轴8同步转动,驱动轴8又使 主动齿轮5转动,主动齿轮5通过惰齿轮6使从动齿轮7转动,使曲拐轴14和 曲拐10同步转动,曲拐10通过连杆11使承载体2起伏的运动。再结合前部摇 摆机构的作用,其使承载体2作前后摇摆的运动,最后使承载体2作上下起伏、前后摇摆有规则的运动。当然,沿驱动轴8的轴向移动惰轮架15或扳开惰轮架15,都可使主动齿轮 5和惰齿轮6与从动齿轮7相脱离,此时,承载体2不作运动,其行走与现有的 平走式童车相同。实施例二如图5—9所示,驱动轴8与主动齿轮5间采用长键配合,主动 齿轮5和惰齿轮6可沿驱动轴8作轴向移动。曲拐轴上设两个不同规格的从动 齿轮7A、 7B,惰齿轮6可通过轴向移动与不同的从动齿轮相啮合或脱离。如图5-6所示为惰齿轮6与较大的从动齿轮7B相啮合时的状态。如图7-8所示为惰齿轮6与较小的从动齿轮7A相啮合时的状态。如图9所示为惰齿轮6与从动齿轮相脱离时的状态。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三如图10所示,曲拐10采用圆形状,其开有数个偏心孔22,偏 心孔与销轴21转动配合。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四如图ll、 12所示,驱动轴8紧固主动皮带轮24,曲拐轴14紧 固从动皮带轮27,皮带轮27的外径大于皮带轮24的外径,两皮带轮间通过皮 带23传动。驱动轮13的外侧面固定设置基座317,驱动轴8的该端外固设离合内圈318, 驱动轮13外套于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动感式和平走式行走的新型童车,包括承载体、前轮、后轮及推把,其特征是,两后轮设于驱动轴的两端,一后轮是驱动轮,另一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轴转动配合;车底架上设一曲拐轴,曲拐轴两端紧固配合曲拐,曲拐通过连杆与承载体后底部相连;驱动轴通过传动机构减速带动曲拐轴及曲拐旋转,利用连杆使承载体作起伏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茂盛
申请(专利权)人:吴茂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