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高断裂韧性的2xxx系铝合金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907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强、高断裂韧性的2xxx系铝合金及加工方法,成分为:Mg?1.30~1.60wt%,Cu?3.60~4.80wt%,Mn?0.50~0.70wt%,Zr?0.10~0.14wt%,Ti≤0.10wt%,Zn≤0.20wt%,Si≤0.20wt%,Fe≤0.20wt%,其余组分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加工工艺:首先铸锭均匀化退火,从室温以20~40℃/h的升温速率升到350~430℃,保温1~3小时,再以20~40℃/h的速度升到470~500℃,并保温18~30小时,空冷;在360~450℃进行挤压,挤压板材经495~503℃保温0.5~2小时后,淬火,并在8小时内进行1.5~3%的冷变形处理,最后自然放置1周以上。通过合理调整主合金元素Cu、Mg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基础上,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对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使材料获得了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制造航空部件的理想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尤其涉及一种航空用高强、高断裂韧性2xxx系铝合金及 其制造方法,属于有色金属

技术介绍
对于飞机设计而言,不同部位所用材料的要求不一。如机身、下翼面及下翼面桁 条,所需材料应具有高的断裂韧性以及低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高损伤容限),同时材料的 强度也应较高。这样才能提高飞机飞行的安全,降低飞机的重量,从而降低维护费用,并提 高燃油经济性。2xxx系铝合金由于具有中等强度、高损伤容限,而被应用于飞机上对断裂 韧性、抗疲劳性能有较高要求的部位,如处于拉应力状态的飞机机身蒙皮以及下翼面蒙皮。 具有代表性的航空用2xxx系铝合金有2024、2124、2324等铝合金,使用状态有T3、 T39和 T3511等。 飞机大型化和高速化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 2024铝合金的强度和损伤容限,各国研究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美国专利5213639通过合理调整和限制2024铝合金中主元素的含量,降低对损伤容限有不利影响的过剩相的体积分数,同时降低杂质Fe、 Si含量,以提高材料性能。 美国专利5863359通过在2024铝合金中添加0. 05 0. 25wt. % Zr以及降低主元素Cu含量,使得材料具有比2024、2324铝合金更为优良的强度和断裂韧性。 美国专利5938867公开了一种具有2024合金类似成分的高损伤容限合金Cu :4 4. 4wt. % ;Mg :1. 25 1. 5wt. % ;Mn :0. 35 0. 5wt. %。 但上述方法中,或是因为限制了主合金元素的含量,造成材料强度的下降;或是因 为添加Zr后,未采用合适的工艺,难以发挥Zr的作用;或是因为对Fe、Si的含量限制过于 严格,在材料生产过程中较难控制,从而提高材料成本,因而对2xxx系合金的性能提高有 限,或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高断裂韧性的2xxx系 铝合金及其加工方法,通过成分优化及工艺的改善,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高强、高断裂韧性的2xxx系铝合金,特点是其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如下 Mg 1. 30 1. 60wt%, Cu 3. 60 4. 80wt%, Mn 0. 50 0. 70wt%, Zr 0. 10 0. 14wt%, Ti 《0.10wt%, Zn 《0.20wt%, Si 《0.20wt%, Fe 《0.20wt%, 其余组分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地,上述的高强、高断裂韧性的2xxx系铝合金,所述Cu的质量百分含量 8. 5-3. 5Mg《Cu《9. 5-3. 5Mg。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高强、高断裂韧性的2xxx系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Cu的质 量百分含量为4. 10wt%, Mg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 40wt. %。 本专利技术高强、高断裂韧性的2xxx系铝合金的加工方法,首先铸锭均匀化退火,从 室温以20 40°C /h的升温速率升到350 430。C,保温1 3小时,然后再以20 40°C / h的速度升到470 500°C,并保温18 30小时,然后空冷;在360 450。C进行挤压,挤 压板材经495 503t:保温0. 5 2小时后,淬火,并在8小时内进行1. 5 3%的冷变形 处理,最后自然放置l周以上。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高强、高断裂韧性的2xxx系铝合金的加工方法,首先铸锭均 匀化退火,从室温以20°C /h的升温速率,升到40(TC,保温1小时,然后以20°C /h的升温速 率升到49(TC保温20小时,然后空冷;在40(TC进行挤压,挤压板材经50(TC保温1小时后, 淬火,在8小时内进行2 %的冷变形,最后自然放置1周以上。 通过以上的加工工艺,获得的材料其L向抗拉强度高于500MPa,屈服强度高于400MPa,塑性大于10% ;L-T向断裂韧性KIe高于45 MPa^ 。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调整铝合金中主合金元素Cu、 Mg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基础上,控制组织中过剩相的含量,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同时对材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使材料获得了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制造航空部件的理想材料,较好满足航空业的使用要求,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具体实施例方式高强、高断裂韧性的2xxx系铝合金,成分含量为Mg 1. 30 1. 60wt %, Cu 3. 60 4. 80wt %, Mn 0. 50 0. 70wt %, Zr 0. 10 0. 14wt %, Ti《0. 10wt %, Zn《0. 20wt%,Si《0. 20wt%,Fe《0. 20wt^,其余组分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 Cu的质量百分含量(8. 5-3. 5Mg)《Cu《(9. 5-3. 5Mg);最佳的是,Cu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4. 10wt%, Mg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 40wt. %。 高强、高断裂韧性的2xxx系铝合金的加工方法,首先铸锭均匀化退火,从室温以 20 40°C /h的升温速率升到350 430。C,保温1 3小时,然后再以20 40°C /h的速 度升到470 500°C,并保温18 30小时,然后空冷;在360 45(TC进行挤压,挤压板材 经495 503"保温0. 5 2小时后,淬火,并在8小时内进行1. 5 3%的冷变形处理,最 后自然放置1周以上。获得的材料其L向抗拉强度高于500MPa,屈服强度高于400MPa,塑 性大于10% ;L-T向断裂韧性KIe高于45MPa 。 2xxx系铝合金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为Cu、 Mg,形成了合金的主要强化相Al2CuMg相 及Al^u相。Cu/Mg比控制时效强化相的组成及强化效果。当Cu/Mg比为4 : 1 1. 5 : 1 之间时(即2024及其衍生合金成分范围内),提高材料中Al2CuMg的含量,即增大Mg或减小Cu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但Mg含量不能过高,过高则容易形成大量粗大的 难溶金属间化合物,降低材料的断裂韧性;Cu含量不能过低,否则降低固溶强化效果。当 Mg含量为1.30 1.60wt^,Cu含量为3.60 4.80wt% (且Cu最大二 9. 5-3. 5Mg, Cu最小二 8. 5-3. 5Mg)时,既能保证较大的固溶强化效果及时效强化效果,又避免形成过多的粗大金 属间化合物,影响材料的断裂韧性。 Mn在合金中主要起控制晶粒结构,保证织构强化效果的作用。在专利技术中Mn的含量 优选为0. 50 0. 70wt. % ,若是Mn含量过低,则强化效果有限;若Mn含量过高,则形成粗 大的T(Al2。Cu2Mrg相,造成材料断裂的下降。 Zr在合金中所起的作用与Mn类似,但Zr的强化效果要更高。Zr的含量不宜低于 0. lOwt. X,否则大部分Zr固溶在组织中,难以在均匀化退火过程中形成二次Al3Zr相,以 提高材料性能;同时Zr的含量不宜高于O. 14wt. % ,否则容易在铸造过程中形成一次Al3Zr 相,降低材料的铸造性和加工性能以及断裂韧件。 Ti在合金中起细化铸态晶粒的作用,以不超过O. 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高强、高断裂韧性的2xxx系铝合金,其特征在于:其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如下:Mg1.30~1.60wt%,Cu3.60~4.80wt%,Mn0.50~0.70wt%,Zr0.10~0.14wt%,Ti≤0.10wt%,Zn≤0.20wt%,Si≤0.20wt%,Fe≤0.20wt%,其余组分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艳丽钟皓胡平郭富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