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8841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表水及中水回用的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用在地表水中的河道、湖泊水质污染重的治理与修复的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具有取水装置,取水装置的取水管道上连通有气体管道,取水装置的出水管道的出水口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水流出的气泡发生装置,气泡发生装置上开设有用于水流出的细孔,气泡发生装置内设置有与细孔连通的容腔,容腔底部为圆弧形,气泡发生装置内开设有水垂直撞击容腔底部然后由细孔流出的流道管,流道管与出水管道连通,取水装置上设置有控制气体流量的开关。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水体表面曝气的同时使得水中溶解氧上升,且在水体中能维持3~4个小时,在水体底部也达到了修复治本的目的,节省成本,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表水及中水回用的水处理
,尤其是用在地表水中的河道、湖泊水质污染重的治理与修复的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密集人口集聚方式的出现,除了天然河流、湖泊外,景观河、景观湖也不断出现。为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从生态角度、防洪角度、防止污染角度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现代生态学对不同类型水体的存在,强调自然化,保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良性循环。因此,水体的生态修复不仅是对人类前期不合理地开发和污染水体的补救措施,也是今后继续利用水资源的有利保障。故而,各种水体治理和修复的技术与装置不断的出现更新。 目前,国内外对水体的修复和治理中,大都采用了截污、分流、换水等方法。由于单一的水体净化技术难以达到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要求,因此在河道治理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组合技术,该新技术是在原有的曝气、生物膜和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加上河内植物的栽培技术、底泥修复技术、投菌技术等,在实施这些技术时,必须采用一个共同的方法即曝气法。目前已有的各类曝气装置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不足点,即占地面积达,耗电量大,另外在底泥修复中为了确保微生物的生存,必须在水中存在溶解氧,而把部分曝气只能达到表面曝气。对水体的修复都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在表面曝气增氧的同时,使得水中的溶解氧也大幅度的上升。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具有取水装置,取水装置的取水管道上连通有气体管道,取水装置的出水管道的出水口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水流出的气泡发生装置,气泡发生装置上开设有用于水流出的细孔,气泡发生装置内设置有与细孔连通的容腔,容腔底部为圆弧形,气泡发生装置内开设有水垂直撞击容腔底部然后由细孔流出的流道管,流道管与出水管道连通,带有气体的水由出水管道流出后进入气泡发生装置,在气泡发生装置内流动通过流道管直接撞击容腔的底部,使得气体与水发生碰撞形成高速旋转的气体空穴,由于冲击的作用,使得气体空穴粉碎溶于水中产生气泡,然后气泡随着水由细孔流出。 进一步,所述的取水装置上设置有控制气体流量的开关,由于现有环境的不同,对气泡需求的大小多少也不同,通过开关来控制其需要。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在水体表面曝气的同时使得水中溶解氧上升,其氧溶解率为90% 95% ,且在水体中能维持3 4个小时,在水体底部也达到了修复治本的目的,节省成本,节约资源。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取水装置,11、取水管道,12、气体管道,13、出水管道,14、开关,2、气泡发生装置,21、细孔,22、容腔,23、流道管。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最佳实施方式的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具有取水装置l,取水装置1的取水管道11上连通有气体管道12,取水装置1的出水管道13的出水口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水流出的气泡发生装置2,气泡发生装置2上开设有用于水流出的细孔21 ,气泡发生装置2内设置有与细孔21连通的容腔22,容腔22底部为圆弧形,气泡发生装置2内开设有水垂直撞击容腔22底部然后由细孔21流出的流道管23,流道管23与出水管道13连通,取水装置1上设置有控制气体流量的开关14。 本专利技术的处理过程将需治理的水体进行化学分析,检测水体中的ra值、氨氮、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磷、浊度;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治理方案;按照水体治理目标的分类,如从V类水体治理成IV类水体,只需采用本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即可完成;从劣V类水体治理成II类水体,需用一定量的复合聚凝剂或复合菌种、改性方解石、臭氧等配合;根据水体的大小、形状,选择不同规格的装置,如在直径为200米的水体中,需采用0. 75KW的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在水域较长的河流中,采用把装置安装在机动船上进行巡回作业。 本专利技术实施时,通过取水装置1的水泵通过取水管道11进行取水,同时根据需要,控制开关14调节气体流入的流量,然后带有气体的水由出水管道13流入气泡发生装置2,水由流道管23直接撞击容腔22底部,由于流体力学性的切断,使得气体粉碎溶于水中形成气泡,产生的气泡的大小为5 30微米,然后气泡随着水由细孔21流到许治理的水体中,此不受空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 现有的曝气装置,由于使用了鼓风机,每小时用电量35Kw,处理水量460m 处理过程需2小时,则每立方米耗电量为35KwX0. 6(电费)X2/460m 最后折合电费为0. 09元/m3。而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曝气装置,只用水泵进行抽水,处理过程仅需1小时,耗电量为15Kw,处理水量为460m 则每立方米的耗电量为15KwX0. 6(电费)/460m 最后折合电费为0. 02元/m3,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权利要求一种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取水装置(1),取水装置(1)的取水管道(11)上连通有气体管道(12),取水装置(1)的出水管道(13)的出水口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水流出的气泡发生装置(2),气泡发生装置(2)上开设有用于水流出的细孔(21),气泡发生装置(2)内设置有与细孔(21)连通的容腔(22),容腔(22)底部为圆弧形,气泡发生装置(2)内开设有水垂直撞击容腔(22)底部然后由细孔(21)流出的流道管(23),流道管(23)与出水管道(13)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水装置(1) 上设置有控制气体流量的开关(14)。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表水及中水回用的水处理
,尤其是用在地表水中的河道、湖泊水质污染重的治理与修复的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具有取水装置,取水装置的取水管道上连通有气体管道,取水装置的出水管道的出水口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水流出的气泡发生装置,气泡发生装置上开设有用于水流出的细孔,气泡发生装置内设置有与细孔连通的容腔,容腔底部为圆弧形,气泡发生装置内开设有水垂直撞击容腔底部然后由细孔流出的流道管,流道管与出水管道连通,取水装置上设置有控制气体流量的开关。本专利技术在水体表面曝气的同时使得水中溶解氧上升,且在水体中能维持3~4个小时,在水体底部也达到了修复治本的目的,节省成本,节约资源。文档编号C02F7/00GK101708904SQ20091021280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沈钜岳, 陈昌敏 申请人:常州市钜岳水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水体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取水装置(1),取水装置(1)的取水管道(11)上连通有气体管道(12),取水装置(1)的出水管道(13)的出水口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水流出的气泡发生装置(2),气泡发生装置(2)上开设有用于水流出的细孔(21),气泡发生装置(2)内设置有与细孔(21)连通的容腔(22),容腔(22)底部为圆弧形,气泡发生装置(2)内开设有水垂直撞击容腔(22)底部然后由细孔(21)流出的流道管(23),流道管(23)与出水管道(1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敏沈钜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钜岳水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