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沟槽型sic vdmosfet器件,更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改善沟槽型sic vdmosfet器件漏源击穿电压结构。
技术介绍
1、在70、80年代,用于大功率的硅mosfet采用的大都是垂直导电路径和平面栅型结构,到90年代硅mosfet转而开始使用“挖沟槽”来提高效率。沟槽栅结构是一种改进的技术,指在芯片表面形成的凹槽的侧壁上形成mosfet栅极的一种结构。沟槽栅的特征电阻比平面栅要小,与平面栅相比,沟槽栅mosfet消除了jfet区,因此不存在jfet电阻,少一个电阻。半导体发展至今,无论是从结构和加工技术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多的改进,半导体器件的规格在不断的缩小,芯片的集成度也在不断提升,工艺制程从90nm、65nm、45nm、32nm、22nm、14nm、10nm、到现在的7nm(对应都是mos管栅长),目前也有了很多实验室在进行一些更小尺寸的研究。
2、在sic mosfet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沟槽型sic vdmosfet器件在高功率和高温环境下广泛应用。但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容易出现漏源击穿问题,降低了器件的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沟槽型SiC VDMOSFET器件漏源击穿电压结构,包括源极(1)和金属栅极(3),其特征在于:所述N+衬底基片(10)的上表面有缓冲层(11),所述缓冲层(11)的上表面生长一层碳化硅N-漂移区(12),所述碳化硅N-漂移区(12)的内部通过干法刻蚀技术刻蚀有P-体区(5),所述P-体区(5)的上方具有沟槽(16),所述沟槽(16)内淀积有所述金属栅极(3),所述金属栅极(3)的外表面包裹隔绝有氧化绝缘层(2),所述碳化硅N-漂移区(12)的内部离子注入形成有P-体区(5),所述P-体区(5)的上方通过离子注入形成有N+区(18),所述N+区(18)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沟槽型sic vdmosfet器件漏源击穿电压结构,包括源极(1)和金属栅极(3),其特征在于:所述n+衬底基片(10)的上表面有缓冲层(11),所述缓冲层(11)的上表面生长一层碳化硅n-漂移区(12),所述碳化硅n-漂移区(12)的内部通过干法刻蚀技术刻蚀有p-体区(5),所述p-体区(5)的上方具有沟槽(16),所述沟槽(16)内淀积有所述金属栅极(3),所述金属栅极(3)的外表面包裹隔绝有氧化绝缘层(2),所述碳化硅n-漂移区(12)的内部离子注入形成有p-体区(5),所述p-体区(5)的上方通过离子注入形成有n+区(18),所述n+区(18)的一侧离子注入形成有p+区(15),所述碳化硅n-漂移区(12)的内部两侧还具有p型掺杂层(13),所述p型掺杂层(13)的上方通过离子注入形成有p-连接(14),所述p-连接(14)通过p型掺杂物与上方的所述p+区(15)连接在一起,所述p-体区(5)的下方有隔离层(8),所述碳化硅n-漂移区(12)的内部通过离子注入埋入形成多个p+注入区(7),多个所述p+注入区(7)与所述沟槽(16)和部分所述金属栅极(3)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一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谱析光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