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0719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系统,将作为驱动绳轮的悬吊轮及成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有效配置构成。将悬吊支持用的缆绳(17)卷挂在轿厢(11)用翻转轮(22)、中继用翻转轮(24)、平衡锤用翻转轮(23)、2个悬吊轮(20、21)及2个悬吊轮(18、19)上,实施N∶1(N为4以上整数)绳比,其中,平衡锤将成为驱动绳轮的悬吊轮(20)及成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21)的某个设置在平衡锤的框架内,将另一个设置在框架外上方;经过了中继用翻转轮的缆绳卷挂在悬吊轮(20)、翻转轮(23)、悬吊轮(21)上,将框架内的悬吊轮(20)的直径设定为比设置在其上部的框架外的悬吊轮(21)的直径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系统,将悬吊支持用的缆绳分别卷挂在设于升降路顶部的翻转轮、设于平衡锤侧的悬吊轮及设于轿厢侧的悬吊轮上,并通过搭载于平衡锤的电动机使设于平衡锤侧的悬吊轮旋转,由此该缆绳使轿厢以及平衡锤升降。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高效地利用建筑物内的空间并且避免日照权等问题,开发并提出有各种在升降路的顶部不具有机械室的、所谓无机械室电梯。这种无机械室电梯存在各种形式,其中如日本特开2003-104665号公报所示,存在利用设在平衡锤上的驱动装置来使平衡锤升降,由此使轿厢升降的形式。这种构成的电梯系统,由于在平衡锤上设置电动机等驱动装置,因此与以往的在升降路内设置驱动装置的构成相比,设备配置更变得合理,能够进一步提高省空间化。但是,在此前的在平衡锤上设置了电动机等驱动装置的电梯系统中,绳比(roping)到2∶1为止,在升降时需要较大的驱动力。为此,作为驱动装置需要是比较大型的装置,为了搭载在平衡锤上,而产生必须使平衡锤的搭载部分大型化等的问题。并且,对于设在平衡锤本身上的悬吊轮,通过电动机进行旋转驱动,并用作驱动绳轮,因此其安装构造也与此前的平衡锤不同。特别是,在增加悬吊轮的数量而使绳比为4∶1以上的情况下,必须在平衡锤的有限的形状范围中对这些进行配置构成,而希望有新的构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有效地配置构成由电动机驱动的作为驱动绳轮的悬吊轮、以及其以外的成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为,将悬吊支持用的缆绳分别卷挂在固定于升降路顶部的轿厢用的翻转轮、轿厢侧和平衡锤侧的中继用的翻转轮、平衡锤用的翻转轮、设于平衡锤的多个悬吊轮以及设于轿厢的多个悬吊轮上,并实施N∶1(N:为4以上的整数)绳比,其特征在于,上述平衡锤具有由设在该平衡锤上的电动机旋转驱动的成为驱动绳轮的悬吊轮、和成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将这些成为驱动绳轮的悬吊轮以及成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的某一个,设置在构成上述平衡锤的框架内,将另一个设置在上述框架外、且设置于在该框架内设置的悬吊轮的上方;来自上述轿厢侧的经过了中继用的翻转轮的上述缆绳,依次交替地卷挂在成为上述驱动绳轮的悬吊轮、上述平衡锤用的翻转轮、成为上述偏导绳轮的悬吊轮上,并且,将上述框架内的悬吊轮的直径设定为比设置在其上部的框架外的悬吊轮的直径大。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也可以构成为,将构成平衡锤的框架内的悬吊轮的旋转面和设置在其上部的框架外的悬吊轮的旋转面,设置为从它们的上方观察相互交叉的角度关系。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平衡锤侧设置由电动机驱动的作为驱动绳轮的悬吊轮、以及作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并实施N∶1(N为4以上的整数)绳比,能够实现驱动部分的小型化,并且通过有效地配置构成这些悬吊轮,能够成为不发生平衡锤的大型化的构造。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实施方式的设备配置的俯视图。图3是说明图1的实施方式的绳比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构成图1的实施方式的轿厢用翻转轮的2个滑轮与对其进行支持的导轨之间的关系的局部图。图5是表示图1的实施方式的平衡锤与悬吊轮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图6是以1个滑轮构成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轿厢用翻转轮时的立体图。图7是在轿厢的侧面下部设置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轿厢用悬吊轮时的立体图。图8是在轿厢的侧面上部设置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轿厢用悬吊轮时的立体图。图9是在轿厢的上面设置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轿厢用悬吊轮时的立体图。图10是在轿厢的下面设置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轿厢用悬吊轮时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在平衡锤内设置成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的实施方式的设备配置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使成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与设置在平衡锤内的成为驱动绳轮的悬吊轮为相同直径、并使它们的旋转面相互交叉的实施方式的设备配置的俯视图。图13是说明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绳比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1轿厢12平衡锤13升降路14轿厢用的导轨15平衡锤用的导轨17缆绳18、19轿厢侧的悬吊轮20成为驱动绳轮的平衡锤侧的悬吊轮21成为偏导绳轮的平衡锤侧的悬吊轮22轿厢用的翻转轮23平衡锤用的翻转轮24中继用的翻转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利用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轿厢11和平衡锤12的关系的主视图,图2是其俯视图,图3表示对于该轿厢11及平衡锤12的绳比的状态。另外,在图3中,对于图1所示的后述的导轨省略图示。-->在图1及图2中,轿厢11为,可升降地设置在建筑物的升降路13内,被在该轿厢11的两侧面的进深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沿着纵向设置的一对导轨14升降导向。平衡锤12为,在相同的升降路13内,在轿厢11的一侧面(图1的里侧的侧面)与升降路13的未图示的内壁面之间,可升降地设置。并且,由在该平衡锤12的宽度方向(图1及图2的左右方向)两侧面沿着纵向设置的一对导轨15升降导向。对于这些轿厢11及平衡锤12,将悬吊支持用的缆绳分别卷挂在设于平衡锤12侧的2个悬吊轮、设与轿厢11侧的2个悬吊轮、以及与这些悬吊轮相对应地固定在升降路13的顶部的翻转轮上,而实施N∶1(N为4以上的整数)绳比。并且,通过搭载在平衡锤12上的电动机来使设在平衡锤12侧的悬吊轮旋转,由此该缆绳使轿厢11及平衡锤12相互升降。例如,图3是在4∶1绳比的情况下,悬吊支持用的缆绳17的两端17a、17b固定在升降路13的顶部。并且,为了卷挂该缆绳17,轿厢11及平衡锤12分别设有2个悬吊轮18、19及20、21,在升降路13的顶部设有与这些悬吊轮18、19及20、21相对应的数量的翻转轮22、23、24。设在轿厢11上面上的多个悬吊轮18、19为,在它们的旋转面沿着成为长方体状的轿厢11的宽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的状态下,并列设置在该轿厢11的宽度方向上。并且,设在平衡锤12侧的多个悬吊轮20、21为,在它们的旋转面沿着成为长方体状的平衡锤12的宽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的状态下,一个悬吊轮20设在平衡锤12内,另一个悬吊轮21设置在平衡锤12外,且设置在设于该平衡锤12内的悬吊轮20的上方。翻转轮22为轿厢11用,由2个滑轮22a、22b构成,设置用于将经过了设在轿厢11上的一个悬吊轮18的缆绳向另一个悬吊轮19折返。翻转轮23为平衡锤12用,设置为用于将经过了设在平衡锤12上的一个悬吊轮20的缆绳17向另一个悬吊轮21折返。并且,翻转轮24用于轿厢11侧与平衡锤12侧的中继,为了将经过了轿厢11侧的悬吊轮19的缆绳17朝向平衡锤12侧的悬吊轮20折返,如图2所示,以规定的角度设置。在此,构成轿厢11用的翻转轮22的2个滑轮22a、22b为,如图4所示,配置在轿厢11用的一对导轨14的内侧附近。即,2个滑轮22a、22b,位于一对导轨14的轨道14a或14b的附近,在这些轨道14a或14b的相对应的导轨部分上,以悬臂梁构造安装。如此,由2个滑轮22a、22b构成翻转轮22,并将它们配置在一对导轨14的相对应的轨道14a、14b附近,由此能够通过轨道14a、14b以简单的构造牢固地保持固定这2个滑轮22a、22b,能够减小对轨道14a、14b的负荷。设在平衡锤12侧的2个悬吊轮20、21为,如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系统,将悬吊支持用的缆绳分别卷挂在固定于升降路顶部的轿厢用的翻转轮、轿厢侧与平衡锤侧的中继用的翻转轮、平衡锤用的翻转轮、设于平衡锤的多个悬吊轮以及设于轿厢的多个悬吊轮上,而实施N∶1绳比,N为4以上的整数,其特征在于, 上述平衡锤具有:由设在该平衡锤上的电动机旋转驱动的、成为驱动绳轮的悬吊轮;和成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 将这些成为驱动绳轮的悬吊轮以及成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的某一个设置在构成上述平衡锤的框架内,将另一个设置在上述框架外、且在设于该框架内的悬吊轮的上方, 来自上述轿厢侧的经过了中继用的翻转轮的上述缆绳,依次交替地卷挂在成为上述驱动绳轮的悬吊轮、上述平衡锤用的翻转轮、成为上述偏导绳轮的悬吊轮上,  并且,将上述框架内的悬吊轮的直径设定为比设置在其上部的框架外的悬吊轮的直径大。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1-5 284281/20081.一种电梯系统,将悬吊支持用的缆绳分别卷挂在固定于升降路顶部的轿厢用的翻转轮、轿厢侧与平衡锤侧的中继用的翻转轮、平衡锤用的翻转轮、设于平衡锤的多个悬吊轮以及设于轿厢的多个悬吊轮上,而实施N∶1绳比,N为4以上的整数,其特征在于,上述平衡锤具有:由设在该平衡锤上的电动机旋转驱动的、成为驱动绳轮的悬吊轮;和成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将这些成为驱动绳轮的悬吊轮以及成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的某一个设置在构成上述平衡锤的框架内,将另一个设置在上述框架外、且在设于该框架内的悬吊轮的上方,来自上述轿厢侧的经过了中继用的翻转轮的上述缆绳,依次交替地卷挂在成为上述驱动绳轮的悬吊轮、上述平衡锤用的翻转轮、成为上述偏导绳轮的悬吊轮上,并且,将上述框架内的悬吊轮的直径设定为比设置在其上部的框架外的悬吊轮的直径大。2.一种电梯系统,将悬吊支持用的缆绳分别卷挂在固定于升降路顶部的轿厢用的翻转轮、轿厢侧与平衡锤侧的中继用的翻转轮、平衡锤用的翻转轮、设于平衡锤的2个悬吊轮及设于轿厢的2个悬吊轮上,而实施N∶1绳比,N为4以上的整数,其特征在于,上述平衡锤具有:由设在该平衡锤上的电动机旋转驱动的、成为驱动绳轮的悬吊轮;和成为偏导绳轮的悬吊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泽结希浅见郁夫村尾洋辅石井隆史水上岳人仲野靖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