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银鱼苗种培育方法,具体地说是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大银鱼(Protosal醒hyaloeranius〈Abbott》,分类地位鲱形目、 鲑鳟亚目、银鱼科、大银鱼属。大银鱼在长江中属海淡水洄游性鱼类,但亦可在内陆水域淡水中定居, 并形成陆封种群。大银鱼耐盐性强,适低温,在天然水域中适应性强并有 很强的生物竞争力。大银鱼是优质鱼类,通体透明、无剌、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深 受国内外欢迎。天然水体所产的大银鱼常年出口国外,尤其畅销日本、香 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外贸需求量急增,使大银鱼身价百倍,在 国内售价也均在80元/kg。天然水体中的大银鱼每年在最寒冷季节交配产卵,受精卵沉于水底, 由于鱼卵卵径很小,仅1. 0mm,因此,从天然水体中根本无法获得受精鱼卵。 大银鱼受精卵均是由人工采捕成熟亲本,通过半干法人工受精获得。受精 卵通常被用来向其它湖泊、水库移殖。受精卵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可以获得 出膜鱼苗,但鱼苗却无法存活。因为仔鱼不肯开口摄食,导致仔鱼卵黄耗 尽后就大批死亡。大银鱼是冷水性繁殖鱼类,受精卵在天然水体中的孵化需要60 80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银鱼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培育步骤: (1)、先将银鱼受精卵人工孵化至心跳期转至养殖容器内;银鱼受精卵投放量为:1800~2200粒/L;养殖容器水位保持在18~22cm;容器内水温控制在2~9℃,仔鱼出膜需8~10天;出膜后不要分离卵膜,出膜20天内不换水,不添加新水; (2)、出膜20天后每天添加富含浮游植物的新水8~12升,40天后每天添加富含浮游植物的新水18~22升,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控制在5.8~6.2mg/l; (3)、大银鱼垂直游泳后期食物投喂:出膜20天内,食物为浮游植物,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保持在5.8~6.2mg/l;并投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大银鱼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培育步骤(1)、先将银鱼受精卵人工孵化至心跳期转至养殖容器内;银鱼受精卵投放量为1800~2200粒/L;养殖容器水位保持在18~22cm;容器内水温控制在2~9℃,仔鱼出膜需8~10天;出膜后不要分离卵膜,出膜20天内不换水,不添加新水;(2)、出膜20天后每天添加富含浮游植物的新水8~12升,40天后每天添加富含浮游植物的新水18~22升,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控制在5.8~6.2mg/l;(3)、大银鱼垂直游泳后期食物投喂出膜20天内,食物为浮游植物,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保持在5.8~6.2mg/l;并投喂人工饲料食用酵母及光合细菌液;(4)、大银鱼平游早期食物投喂出膜21~40天内,食物投喂为轮虫,保持水体轮虫生物量8~9.0mg/l;继续投喂人工饲料食用酵母及光合细菌液,再加喂微囊饵料或细蛋黄;(5)、大银鱼平游仔鱼至鱼种期食物投喂出膜41~60天内,食物投喂为枝角类或桡足类,保持水体浮游动物生物量9.0~9.3mg/l;继续投喂人工饲料食用酵母、光合细菌液及微囊饵料或细蛋黄;再加喂人工饲料丰年虫无节幼体;养殖55~60天,苗种全长可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炜纲,张敏莹,刘凯,段金荣,徐东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