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涂装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5260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泳涂装输送机。包含行走机构、升降摆动机构和稳定机构;所述的升降摆动机构包含有立柱、滑块、连杆和可实现升降、纵向和侧向摆动的车体固定架;多根立柱固定于行走机构上,在每根立柱上均装有带有驱动机构的滑块,且滑块与连杆的上端相铰接,连杆的下端与车体固定架相铰接;至少有一根立柱装有稳定机构。当所有滑块同步升降时,则装有车体的车体固定架进行升降运动;当前部滑块同步升或降而后部滑块同步降或升,则车体固定架向后或前倾斜;当处于同一侧的滑块同步升或降而另一侧的滑块同步降或升,则车体固定架向滑块降的一侧倾斜。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有效保证了车体的前处理及电泳表面处理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输机械,特别是一种汽车电泳生产线用的运输机。
技术介绍
输送系统贯穿于现代化汽车涂装生产线的全过程,是涂装生产线的动脉。目前,大 批量连续生产时所采用的输送系统主要有悬挂链输送机、摆杆式输送机、RoDip运输机和 多功能穿梭机。悬挂链输送机,其运输链在槽子中心的上方,运输链的润滑油很容易造成槽 液的污染,特别是对于电泳漆,极少量的油污也会造成大量的縮孔;悬挂链输送机采用船形 槽,倾斜30。出入槽,不仅槽体积大、设备长、涂装线占地面积大,而且车身顶盖及空腔结构 内的空气无法排尽,使这些部位磷化、电泳涂装效果不好;还存在兜液、沥水不尽、车身带液 多、药剂和冲洗用水量大、污水处理量大等问题,导致了涂装成本提高;此外,由于链条轨迹 的固定模式,无法实现对不同工艺的优化处理。摆杆输送机,其出入槽角度可达45。,较悬 挂链输送机减小了槽体积、縮短了设备长度,虽然车顶和空腔结构内的气泡有所减少,但无 法根除车顶气泡;此外,由于其使用链条传输,链条的弹性变量及驱动链轮的机械因素都导 致在驱动时,链条张力和链条长度不断变化,造成爬行现象,影响工艺质量;链条在使用和 维护中的润滑油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撬体和摆杆件的上下交接处容易出现故障。RoDip 运输机和多功能穿梭机,改变吊挂和输送方式,车身在前行的同时可以进行纵向倾斜,解决 了内腔气泡问题,提高了车体前处理和电泳表面处理的质量,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 积大,设备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的电泳 涂装输送机,以达到降低成本、保证涂装质量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包含有行走机构、升降摆动机构和稳定机构;所述的升降摆动机构包含有立柱、滑块、连杆和可实现升降、纵向和侧向摆动 的车体固定架;多根立柱固定于行走机构上,在每根立柱上均装有带有驱动机构的滑块,且滑块与连杆的上端相铰接,连杆的下端与车体固定架相铰接;在上述立柱中至少有一根立 柱装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辅助滑块和稳定连杆,辅助滑块装于该立柱上,并与该 立柱上的滑块共用驱动机构,稳定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辅助滑块和对应的连杆中部相铰接。 当所有滑块同步升降时,则装有车体的车体固定架进行升降运动;在行走机构的 前行方向上,前部滑块同步升或降而后部滑块同步降或升,则车体固定架向后或前倾斜;当 处于同一侧的滑块同步升或降而另一侧的滑块同步降或升,则车体固定架向滑块降的一侧 倾斜。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有效地保证了车体的前处理及电泳表面处理 的质量。 上述行走机构包含行走电机、主动行走轮、被动行走轮和底座,底座装有主动行走 轮与被动行走轮,主动行走轮与行走电机相连。 上述驱动机构为丝杠螺母副、齿轮齿条传动副、液压传动中的一种。 上述丝杠螺母副驱动机构包含升降电机和丝杠;所述丝杠与升降电机相连,其上下端装有轴承座,使丝杠纵向相对固定而轴向转动;滑块通过螺纹套置于丝杠上,通过丝杠的转动,滑块在丝杠上进行上下运行。 上述稳定连杆为包含杆套、弹簧和活动杆的活动杆;活动杆的一端置于杆套内,并 由杆套端部凸台所限位,在活动杆的该端部与杆套的底部之间装有弹簧,活动杆的另一端 与对应的连杆中部相铰接,杆套与辅助滑块相连接。 在上述车体固定架的下方装有悬挂车体的吊具,或者在车体固定架上装有固定车 体的夹具。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工件可以垂直入槽、船形槽改为矩形槽、节省了涂装线 的占地面积、降低了漆液的成本;其结构合理、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可实现对车体的前后倾 斜和左右侧倾,有效地保证了车体的前处理及电泳表面处理的质量。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局部I的放大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剖视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滑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稳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中l为立柱、l-l为滑块槽、l-2为加强板、l-3为导向槽、2为滑块、2-l为凸块、 3为连杆、5为连接杆、6为传动球副1、7为升降电机、8为变速箱1、9为轴承座1、10为车体 固定架、11为丝杠、12为传动球副II、 13为主动行走轮、14为被动行走轮、15为底座、16为 传动齿轮、17为轨道、18为导向轮、19为变速箱11、20为行走电机、21为驱动齿轮、22为辅 助滑块、22-l为凸块、23为弹簧、24为杆套、25为活动杆、26为转轴、31为固定框、32为转 臂、32-l为限位块、33为连接螺栓、34为轴承座11、35为绝缘板、36为绝缘套、101为处理 槽、102为车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含有行走机构、升降摆动机构和稳定机构; 所述行走机构包含行走电机20、主动行走轮13、被动行走轮14和底座15,两底座 15对称地置于处理槽101的两侧轨道17上,每一底座15的两端下部分别安装有主动行走 轮13与被动行走轮14,主动行走轮13和被动行走轮14置于轨道17上;底座15前后顶端 的外侧对应于主动行走轮13、被动行走轮14而设有导向轮18 ;主动行走轮13经传动齿轮 16、驱动齿轮21、变速箱II 19与行走电机20相连。工作时,通过两行走电机20的同步运4行,从而使两底座15同步沿轨道17运动。 所述的升降摆动机构包含有立柱1、滑块2、连杆3和车体固定架10 ;四根立柱1分 别固定于行走机构的两底座15的两端;在每根立柱1上均装有滑块2,滑块2由驱动机构 所驱动;所述的驱动机构为包含有升降电机7、变速箱18和丝杠11的丝杠螺母副式(或者 为齿轮齿条传动副式、液压传动式)。丝杠11置于立柱1的空腔内,其上下端由轴承座19 固定,其上端通过变速箱18(或蜗轮传动副)与升降电机7相连,使丝杠11纵向相对固定 而轴向转动;滑块2通过螺纹套置于丝杠11上;中空的立柱1内侧沿其纵向开设有滑块槽 l-l,连接杆5的一端经该滑块槽1-1后而与滑块2的一侧相连,连接杆5的另一端通过传 动球副16与连杆3的上端相连,连杆3的下端通过传动球副1112与矩形框架结构的车体 固定架10的对应角相连;上述滑块2的内侧设有凸块2-1 ;在立柱1的内腔中设有加强板 l-2,该加强板1-2上沿纵向开设有导向槽l-3,上述凸块2-l置于导向槽1-3内;通过丝杠 11的转动,滑块2在丝杠11上进行平稳、可靠的上下运行。 在上述四根连杆3中,其中沿行走机构运行方向的后部两连杆3(或者是两前连 杆、右侧的两连杆、也可以是左侧两连杆)装有稳定机构。所述的稳定机构包含有辅助滑块 22和稳定杆;辅助滑块22通过螺纹套置在上述滑块2下部的丝杠11上,并与该立柱1上 的滑块2共用驱动机构,稳定杆的两端分别与辅助滑块22和对应的连杆5中部相铰接。上 述稳定杆为包含杆套24、弹簧23和活动杆25的伸縮杆;杆套24与辅助滑块22相连接,活 动杆25的一端置于杆套24内,并由杆套24端部凸台所限位,在活动杆25的该端部与杆套 24的底部之间装有弹簧23 ;活动杆25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连杆3中部通过转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泳涂装输送机,包含有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升降摆动机构和稳定机构;所述的升降摆动机构包含有立柱、滑块、连杆和可实现升降、纵向和侧向摆动的车体固定架;多根立柱固定于行走机构上,在每根立柱上均装有带有驱动机构的滑块,且滑块与连杆的上端相铰接,连杆的下端与车体固定架相铰接;在上述立柱中至少有一根立柱装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辅助滑块和稳定连杆,辅助滑块装于该立柱上,并与该立柱上的滑块共用驱动机构,稳定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辅助滑块和对应的连杆中部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云林陈福森张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虹涂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