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丛繁滋专利>正文

用于突破近视等眼病病理生理心理惯性的视锐度训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04339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视锐度训练系统,是六项新理论的综合的应用的体现,是眼瑜伽增视仪系统训练完成后训练成果与现实视力提升完美的对接,可引导假性近视患者、混合近视患者和通过眼瑜伽增视仪治疗恢复了调节能力的真性近视患者通过视角的变化进行视锐度训练,通过趣味的视角变化游戏增加使用者看小视角物象的机会、信心和乐趣,使使用者逐步养成看大千世界精细亚结构的习惯,逐步提高看小视角物体的能力,使之逐步破除“小视角的精细物象我看不见”的想法和心理暗示,同时通过训练可恢复由于负面心理暗示,由于放弃,由于用进废退效应的影响所形成的视光系统的生理病理改变与惯性;逐步建立自信从而产生“我眼睛有进步”、“我眼睛能治好”的心理暗示。此心理暗示可调动人体潜能、带动屈光系统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防及治疗近视等眼病的视锐度训练系统,同时派生出 视力表在有效地突破近视等眼病病理生理心理惯性方面的新用途。
技术介绍
青少年近视弱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据国家最新统计我 国近视眼患者已有3.5亿人;美國一般人口近視率約為三分之一。换言之全 世界有近20亿近视患者,并且仍在滚动形成不断攀升;我国少年儿童目前 弱视发病率接近百分之五,少儿弱视患者已超过2000万。大部分医学专家认为,近视眼与遗传具有高度相关性,近视眼是药物所 难以逆转的,药物、器械只能对假性近视有一定疗效或矫正作用,并且治疗 后反弹率高,真性近视是很难通过药物、器械治愈的。配戴眼镜和手术治疗 是可供选择的两种基本方法,除此之外,没有长期改变真性近视眼屈光状态 的疗法。近视等眼病至今尚无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在于,近视等眼病是一种影响 因素很多的综合性疾病,屈光系统的疲劳或器质性病变、视神经传导通路及 视神经中枢的功能低下、乃至心理因素及心理暗示均可导致近视。有时是单 一因素致病,但更多的时候是综合因素共同致病。现有技术治疗近视大多没 有总体观念,只对屈光系统和/或神经系统进行局部调节,很少涉及到心理 因素及心理暗示,更没见到用于突破近视等眼病病理生理心理惯性的产品问 世。在现有技术中,视力表主要用于视力检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及治疗近视等眼病的视锐度训练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突破近视等眼病病理生理心理惯性。本专利技术的研究者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第一贡献在于证实现有的近视不可治论源于传统理论有缺憾,其中-1、 学生每天在学校看书看黑板远近调节4 6小时,学生近视仍然高发,可见应用调节理论防治近视有缺憾,只凭调节理论设计治疗仪器注定无效。(薄弱点在于眼供血不足,易产生视疲劳、睫状肌痉挛,使一切调节均失效)。2、 任何有视力的人都能看到无限远的太阳、月亮,却有部分视力不好的人看不到近在咫尺的手中缝衣针的针孔。可见在近视等眼病防治过程中只注重距离(集合)的变化不注重视角(大小)的变化是现有理论体系的疏忽。现有技术想用次要矛盾(集合)解决主要矛盾(视角)的事情,以至于近视不可治。3、 现有治疗近视的双眼合像仪的理论基础视觉三联动也出现了错误,视觉系统应该是五联动。三联动只有集合变化没有视角变化、在与经验数据比对时因没有视角变化使大脑产生困惑或上当的感觉,因而不支持调节,(应改为五联动,才能完成联动的全过程)。4、 弱视治疗仪的发光视点,由于没有视角的概念,犯了大视角的错误,以至于不得不用扎针孔、串珠子等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及光栅疗法后像疗法进行补救(缺少小视角的超级精细目力训练)。此外,在被激活的视细胞、视神经细胞如何持续工作不再抑制不再废用方面没作考虑,(薄弱点在于被激活的视细胞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不得不再度进入抑制状态)。以至于疗程长达2 3年,甚至7 8年,且疗效不佳。5、 现有眼镜对眼轴长度的限定,是所有近视治疗方法都不能使眼轴縮短的人们尚未发现的近视不可治的罪魁祸首。(及时降低眼镜度数)结果是由于理论的缺憾、疏忽或未发现,导致治疗的无奈,近视不可治论诞生了。本专利技术的研究者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第二贡献在于通过理论创新另辟蹊径地提出六项新理论,用于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为结构创新及患者心理疏导保驾护航,其中1、视力不好源于血流不畅所导致的视觉系统的五种力量不足理论现代人缺乏运动,更缺乏眼球运动,由此导致眼球的气血循环不畅,导致急用时视觉系统的五种力量不足① 、眼外肌的力量不足,迅速搜寻、捕捉视标的能力不足,目光呆滞,不能迅速及时的将物像折射的光线指向视网膜中心凹。如斜视、弱视、及部分近视。② 、眼内肌的力量不足,调节能力不足,不能迅速及时的将物像送到视网膜层面上。如近视、远视、老花眼。③ 、眼球底部巩膜的抗拉能力不足,使眼球在物像落到视网膜后面时,不是及时调动调节能力,而是轴向拉长眼轴,而形成高度近视。 、视细胞的活力不足,部分,或大部分视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如弱视,轻度、中度、高度近视。◎、视神经细胞及视中枢神经的活力不足,不能将视网膜所感受的信息及戏处理。如两眼融合不足、立体视觉差。在近视等眼病发病的过程中,可能以某一种力量不足为主,其他伴随发生。若能全面的系统的提高视觉系统的力量,则近视可回转。2、提出视角影响大于距离效应理论a、 任何有视力的人都能看到无限远的太阳、月亮,却有部分视力不好的人看不到近在咫尺的手中缝衣针的针孔。b、 空虚近视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网站(http:〃www.ncyy.org/showill.asp id=85 )称空虚近视是在空虚视野中,眼睛失去注视目标后形成的轻度近视。视野中无任何物体存在的环境,称为空虚视野。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由于处在云层之上,无远处目标吸引,故可形成高空近视,在茫茫雪地和漫天大雾中又可形成雪地近视和雾近视,夜间发生者称夜近视。对高空近视可利用近目标模拟远目标的作用,通过双眼合像把双眼视轴散开,以带动调节放松,提高飞行员的视力。此观点代表现有理论对空虚近视的认识。需要修正的是①原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由于处在云层之上,无远处目标吸引,故可形成高空近视。问题在于远处有云朵目标吸引,并不是没有目标。应该为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在云层之上,只能看到大视角的目标(尽管无限远但相当于看近),看小视角(相当于看远)目标的功能逐步退化,故可形成高空近视。②原对高空近视可利用近目标模拟远目标的作用,通过双眼合像把双眼视轴散开,以带动调节放松,提高飞行员的视力。问题在于看远目标时并没有形成双眼视轴集合,如何再次通过双眼合像把双眼视轴散开,如何带动调节放松,提高飞行员的视力?应该为对高空近视可利用近(小视角)目标(挡风玻璃上的校圆点)模拟远目标的作用,通过看远处大视角目标(相当于看远)与看近处小视角的目标(相当于看远)的相互切换,以带动调节放松,提高飞行员的视力。C、更值得深思的是测试视力时在距离不变的条件下一般都是两眼分别进行(此时不涉及集合问题),却也是大视标能看见小视标看不见,可见视力问题的主要矛盾不是距离而是视角。d、用于检测视力的视力表也完全按照视角大小变化设计的。视力的提升,在于看小视标能力的提升,在于看小视角能力的提升,在于视锐度的提升。可见在近视等眼病的防治过程中视角影响大于距离效应,视角是重要矛盾,距离(集合)是次要矛盾。3、提出近视等眼病是生活习惯病理论近视等眼病是生活习惯病理论认为近视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缺乏:a仿生眼球运动习惯,b看大千世界精细亚结构的习惯;而不是现在医学上所公认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其原因在于最新现代医学观点认为遗传占5%,环境占95%,已经大大的弱化了遗传因素,将焦点汇集在环境因素上,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但人们看到的是近视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不断攀升。此时,是否应该思考为什么相同的环境有人得近视,有人躺着看书也不得近视,是否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遗传和环境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而不是决定因素,不是病根。a、仿生眼球运动习惯①眼科泰斗徐广第在《眼科屈光学》第57页中称陆地上的飞禽走兽均生活在能见度很好的空气中,为了适应生存,需要很好的远视力。所以它们的眼几乎都是轻度远视或正视。原始人类为了猎取食物和防御敌袭,也主要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突破近视等眼病病理生理心理惯性的视锐度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载体;位于所述载体上的多个不同组合的可视标记;及其使用方法;用于突破近视等眼病病理生理心理惯性,同时派生出视力表在辅助治疗近视等眼病方面的新用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突破近视等眼病病理生理心理惯性的视锐度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载体;位于所述载体上的多个不同组合的可视标记;及其使用方法;用于突破近视等眼病病理生理心理惯性,同时派生出视力表在辅助治疗近视等眼病方面的新用途。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包括印刷材 料载体、屏幕显示载体或使用者所在环境载体。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载体上的多个 不同组合的可视标记包括文字、和/或线条、和/或图案、和/或由可视标记 组成的视线运行轨迹。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刷材料载体包 括但不局限于视力表、书本、图片、广告牌、灯箱、装饰材料、包装材料等 所有的能将由可视标记组成的视线运行轨迹印刷在其上的载体。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幕显示载体包 括但不局限于电脑、电视、手机、路牌、公益广告牌、mp4、游戏机、(及以 液晶或有机发光二极管为屏幕的)镜式眼保仪等所有具有屏幕显示功能的能 将由可视标记组成的视线运行轨迹显示在其上的载体。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使用者所在环境 载体,可依具体环境,大可以是公园几十米直径的大转盘或一座高大建筑物 乃至更大承载物;中可以是房间,飞机、火车、汽车内墙面;小可以是门、 窗、学习桌前的墙壁、立柜、书柜、梳妆台、车站牌、小学、初中、高中数 学一览表乃至书本大小的能将由可视标记组成的视线运行轨迹设置、印刷或 描画在其上的承载物。7、 根据权利要求l、 3所述的系统,所述的文字、图像、线条,不局限 于任何文字,和/或图像、和/或线条种类和动静状态,不限定任何文字,和 /或图像、和/或线条内容,其特征在于,在印刷材料载体、屏幕显示载体或 使用者所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繁滋丛林
申请(专利权)人:丛繁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