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胆道术后胆漏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324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胆道术后胆漏的装置,由单腔引流管和负压球组成,负压球连接在单腔引流管的一端。本组合装置起到在胆总管吻合口周围控制局部环境的作用,以利于愈合,同时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使病人免受胆漏之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讲,涉及一种肝胆外科手术时使用的控制胆道术后胆漏的装置
技术介绍
胆道术后,胆总管内行T型管引流,既可以作为胆总管内支撑,防止胆总管狭窄,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胆道压力增高造成的胆漏。但临床操作中,即使有T形管的引流, 由于病人病情轻重不同、手术过程的不同,手术难度大小不同等原因,术后仍有可能出现胆 漏。而局部烟巻引流或单腔管引流的引流效果欠佳,则可能导致局部胆漏的胆汁淤积,造成 局部环境改变,进一步影响病人的恢复和局部的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进一步消除或控制已经发生的少量 胆漏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胆道术后胆漏的装置,由单 腔引流管和负压球组成,负压球密闭连接在单腔引流管的一端,负压球的负压范围是 < 0.OlkPa。 本技术由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8ZX10002-025)资助,胆道术后将本实用新 型装置置入胆总管的T管引流口周围,负压可以持续吸引,它不至于将周围的组织吸引在 引流管的引流口附近,造成引流管阻塞,又将胆总管吻合口周围的渗液带走,或将已经发生 的少量胆漏吸走,这样就起到在胆总管吻合口周围控制局部环境的作用,以利于愈合,同时 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使病人免受胆漏之苦(如腹膜炎等)。病人全身状况和局部的恢复都 更为顺利,有利康复。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如图l,本技术包括单腔引流管1和负压球2,负压球2密闭连接在单腔引流 管1的一端,负压球的负压范围是< 0. OlkPa。胆道手术时,已完成胆管的吻合,在关腹前, 将引流管的顶部置入胆管吻合口的后方,自腹壁另戳孔将单腔引流管1引出体外,直接接 上负压球2。负压持续吸引,将胆管吻合口周围的渗液和可能已经发生的少量胆漏吸走。 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利用 负压装置增强引流效果的引流装置均落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胆道术后胆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单腔引流管和负压球组成,负压球连接在单腔引流管的一端,两者密闭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控制胆道术后胆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单腔引流管和负压球组成,负压球连接在单腔引流管的一端,两者密闭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