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动物实验用胆道支架置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06543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6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动物实验用胆道支架置入装置,包括导引钢丝、推进部件、胆总管夹,推进部件为中空结构,导引钢丝在推进部件中穿过;胆总管夹总体呈“V”型结构,用于夹在胆总管上,作为胆总管的标记物以及作为导引钢丝置入终点的标志;导引钢丝一端穿过推进部件内部中空结构,该端最终到达胆总管夹位置;需要置入的支架穿在导引钢丝上,并位于推进部件头部与胆总管夹之间,驱动推进部件尾部将推进部件沿导引钢丝滑动,从而支架被推进部件头部推动,沿着导引钢丝推进到达设定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损伤小、易操作、动物死亡率低的优点,适合动物实验中胆总管支架的植入,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因胆瘘等不良事件引起的动物死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物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物实验用胆道支架置入 目.0
技术介绍
胆道疾病如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狭窄、胆道肿瘤等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因为胆道支架不仅可以起到引流、减压、支撑等作用,还有利于胆道的愈合,因此将胆道支架植入到狭窄或病变部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胆道疾病的较好方法。以往的胆道支架多为不可降解材料制成,随着各种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的出现,研发胆道可承载需要的新型胆道支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各种胆道支架植入的动物实验逐渐增多。但是胆道支架置入的动物实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操作过程容易导致胆总管损伤、植入支架失败、术后胆瘘引起的动物死亡,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型胆总管的研发速度与质量。出现这些不良事件的原因有:1.动物的胆总管较细,如新西兰兔的胆总管直径约为1.5mm,在如此细小的胆总管上作切开、缝合等手术操作难度极大。缝合过紧或过密会导致胆总管狭窄、闭塞;切口稍大、缝合偏疏会导致胆瘘;2.动物的胆总管较短,如新西兰兔的胆总管全长约为12_,能承受的安全纵行切口约长3_,在如此小的胆总管切口里放置支架成功率极低;3.操作空间小,胆总管周围有胃、十二指肠、胰腺,这些组织会影响手术视野,导致细小的胆总管很难暴露,加大手术难度;4.虽然猪等大动物的胆总管相对较粗,但大动物的成本高,不适合进行大样本量的动物实验,同时用传统的胆总管切开一置入支架一缝合的方法亦会导致一定的胆瘘、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由此可见,现有的胆道支架置入动物实验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亟待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有效的胆管支架置入装置、不会引起胆瘘和胆总管狭窄等并发症、减少实验动物死亡、并且操作简便可靠的动物实验用胆道支架置入装置,实属当前研发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动物实验用胆道支架置入装置,该装置组装简单、操作方便、可减少手术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特别适合于小动物、大动物的胆总管置入实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动物实验用胆道支架置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导引钢丝、推进部件、胆总管夹,其中:所述推进部件为中空结构,所述导引钢丝在推进部件中穿过;所述胆总管夹总体呈“V”型结构,用于夹在胆总管上,作为胆总管的标记物以及作为导引钢丝置入终点的标志;导引钢丝一端穿过推进部件内部中空结构,该端最终到达所述胆总管夹位置;需要置入的支架穿在导引钢丝上,并位于推进部件头部与胆总管夹之间,驱动推进部件尾部将推进部件沿导引钢丝滑动,从而支架被推进部件头部推动,沿着导引钢丝推进到达设定位置。本技术适合动物实验中胆总管支架的植入,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因胆瘘等不良事件引起的动物死亡。优选的,所述胆总管夹设有上、下两夹臂,上、下两夹臂用于夹在胆总管上;上、下两夹臂连接处为夹轴,上、下两夹臂沿该夹轴继续延伸的部分构成所述胆总管夹的尾部,所述尾部中间设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是为了能更好地产生夹闭力。优选的,所述导引钢丝有弹性,导引钢丝两端为半圆形,可减少胆总管损伤。优选的,所述推进部件的头部呈锥形,尾部设有膨大部,便于操作者手持推进部件尾部。所述推进部件为中空结构,可容纳导引钢丝穿过,捏住推进部件尾部,可将推进部件沿导引钢丝滑动。更优选的,所述推进部件带有刻度,可用于观察置入深度。更优选的,所述上、下两夹臂的内侧光滑无齿纹,可无损伤的夹在胆总管上。优选的,所述导引钢丝长20cm,有两种型号,其直径分别为0.5mm、lmm,导引钢丝两端为半圆形。优选的,所述推进部件分为两部分:主体杆和尾部,主体杆长10cm,膨大的尾部长1.5cm ;对应于所述导引钢丝的两种型号,所述推进部件两种型号的推进杆内径分别为0.6mm、1.1mm0优选的,所述胆总管夹全长3cm,有两种型号胆总管夹,分别提供30克、50克的夹闭力。本技术中,所述导引钢丝、推进部件、胆总管夹需配合使用。导引钢丝、推进部件、胆总管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相应的大小型号。本技术具体使用时,在麻醉成功的前提下开腹手术,进行以下操作步骤:1.暴露胆总管,在胆总管中段夹一胆总管夹作为标记;2.将需要置入的支架穿在导引钢丝上,再将推进部件穿在导引钢丝上,备用;3.在十二指肠上作一个I?1.5cm的切口,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将带有支架和推进部件的导引钢丝置入十二指肠乳头,并向前插,到达预先夹住的胆总管夹部位后,将推进部件沿导引钢丝向前推进,使前方的支架一起前移,支架到达预先夹住的胆总管夹部位后,抽出导引钢丝,再退出推进部件,完成胆总管支架的置入;4.缝合十二指肠和腹部切口。本技术的导引钢丝两端呈半球形,可避免操作过程中刺伤胆总管;推进部件可在导引钢丝上滑动,胆总管夹提供相应的夹闭力,夹臂内侧光滑无齿纹,可无损伤的夹在胆总管上。相比于传统的动物实验方法,使用本技术设计的胆总管支架置入装置全过程无需切开、缝合细小胆总管,绝大部分操作在十二指肠端完成,有效的减少了胆瘘,胆管狭窄等常见胆道手术并发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无需在细小的胆总管上实施操作,降低了支架置入的难度;2.提高了胆总管支架置入成功率,减少了胆瘘等术后并发症;3.由于有胆总管夹的定位,支架不会置入过高或过低,不会误插入肝脏,安全性尚O【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动物实验用胆道支架置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推进部件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胆总管夹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乳头位置示意图;图中:I为导引钢丝,2为推进部件的主体杆,3为塑料推进部件尾部,4为胆总管夹的夹臂,5为胆总管夹轴,6为胆总管夹的弹簧,7为胆总管,支架8,十二指肠乳头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动物实验用胆道支架置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导引钢丝1、推进部件、胆总管夹,其中:所述推进部件为中空结构,导引钢丝I能在推进部件中穿过;所述胆总管夹总体呈“V”型结构,用于夹在胆总管上,作为胆总管的标记物以及作为导引钢丝I置入终点的标志;导引钢丝I一端穿过推进部件内部中空结构,该端最终到达所述胆总管夹位置;需要置入的支架8穿在导引钢丝I上,并位于推进部件头部与胆总管夹之间,驱动推进部件尾部3将推进部件沿导引钢丝I滑动,在滑动过程中,需要置入的支架8被推进部件头部推动,沿着导引钢丝I推进到达设定位置。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所述导引钢丝I有弹性,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动物实验用胆道支架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导引钢丝、推进部件、胆总管夹,其中:所述推进部件为中空结构,所述导引钢丝在推进部件中穿过;所述胆总管夹总体呈“V”型结构,用于夹在胆总管上,作为胆总管的标记物以及作为导引钢丝置入终点的标志;导引钢丝一端穿过推进部件内部中空结构,该端最终到达所述胆总管夹位置;需要置入的支架穿在导引钢丝上,并位于推进部件头部与胆总管夹之间,驱动推进部件尾部将推进部件沿导引钢丝滑动,从而支架被推进部件头部推动,沿着导引钢丝推进到达设定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义钢夏加增张绍翔阎钧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苏州奥芮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