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模板,尤其涉及一种墙身定位铝板。
技术介绍
1、铝模板,又名为铝合金模板体系,由面板系统、支撑系统、紧固系统和附件系统组成,面板系统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型材加工而成,取代传统的木模板,配合高强的钢支撑和紧固系统及优质的五金插销等附件。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施工要求使用铝合金模板体系对墙身位置进行定位,形成用于墙身浇筑的空间,在向该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冷却形成墙体。
3、在针对高度较高的墙身施工过程中,现有技术通过将多个铝模板沿竖直方向叠放,并将相邻的铝模板之间进行紧固,形成整面的铝合金模板体,以此增加铝合金模板体系的整体高度,以便浇筑较高的墙身。
4、上述施工方式中,为了保证铝合金模板体的稳定性,需要在上下相邻两铝模板之间通过设置紧固装置进行固定,同时为了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混凝土量过大而导致胀模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夹具和对两铝合金模板体进行夹持,使用紧固装置以及夹具的两套紧固方式,不仅装配操作繁琐,同时提高了施工成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便捷、使用成本低的墙身定位铝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墙身定位铝板,包括矩形的铝板本体,铝板本体一面设有凹腔,铝板本体的两个长边侧表面均沿铝板本体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凹槽;将铝板本体沿竖直方向叠放形成模板总成,上下相邻的铝板本体上的凹槽位置一一对应,上下相邻的两凹槽对合形成安装腔;将两模板总成对
4、由此可见,通过将铝板本体沿竖直方向叠放形成模板总成,将一对模板总成对称设置,两模板总成之间形成浇筑腔,上下对应相邻的两第一穿孔对合形成了安装腔,在两模板总成之间设置拉条,将拉条的两端对应插入两侧的安装腔内,并利用固定装置将拉条端部和上下相邻的两铝板本体进行固定,从而形成了整个铝合金模板体系,利用拉条能够将上下相邻的两铝板本体进行固定,同时对两模板总成之间进行牵拉,避免出现胀模的情况。本技术通过拉条两端对应插入安装腔内,利用固定装置能将拉条端部分别与上下相邻的两铝板本体进行固定,同时拉条设在模板总成之间,能对两侧的模板总成起到牵拉效果,拉条既作为上下相邻的两铝板本体之间的紧固件,又作为两模板总成之间的牵拉件,一举两得,简化了装配步骤,使装配更加便捷,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得投入,实用性高。
5、进一步的,固定装置采用的是拉钉;凹槽内端壁分别设有和凹腔贯通的第一穿孔,拉条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二穿孔;固定装置对应贯穿第二穿孔和上下相邻的两第一穿孔。
6、在将拉条端部插入安装腔内部时,并保证上下得两第一穿孔均与第二穿孔对齐,随后将拉钉贯穿第二穿孔和两第一穿孔,再操作拉钉枪,利用拉钉将拉条端部和上下两铝板本体进行紧固。
7、进一步的,拉条的两端处的宽度大于其中间处的宽度。
8、拉条整体呈两端宽中间窄的形状,将模板总成的牵拉受力集中在拉条的中段,提高对模板总成的牵拉效果。
9、进一步的,凹腔内沿铝板本体宽度方向间隔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均沿铝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凹腔的内壁固定。
10、进一步的,凹腔内沿铝板本体长度方向间隔设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均沿铝板本体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凹腔的内壁固定;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固定连接。
11、利用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在凹腔内组成了相互垂直交叉的加强结构,提高了铝板本体的强度,从而保证模板总成的整体强度,使模板总成更加稳定,进一步避免在浇筑时出现胀模的情况。
12、进一步的,两模板总成上的凹腔的开口方向均背离浇筑腔。
13、通过凹腔开口方向背离浇筑腔的设置,能够让出空间,便于将拉钉插入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以及操作拉钉枪使拉钉对拉条和铝板本体进行紧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身定位铝板,包括矩形的铝板本体(1),所述铝板本体(1)一面设有凹腔(1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身定位铝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身定位铝板,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身定位铝板,包括矩形的铝板本体(1),所述铝板本体(1)一面设有凹腔(11),其特征在于: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镆擎,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冠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