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隔振抗震,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结构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结构隔振抗震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隔震建筑,由下到上整体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底部基础、隔震层和上层建筑。底部基础通过隔震层支承着上层建筑。隔震层设置橡胶支座、钢弹簧支座等弹性隔振装置。这些弹性隔振装置能够发生竖向和水平变形,能够吸收地震冲击和能量。有些情况下,如地震或弹性隔振装置损坏失效,为防止上层建筑竖向位移或振幅过大,通常在隔震层设置用于限位和防护的建筑结构。这些建筑结构通常是钢筋混凝土墙体或柱体。这一技术方案采用土木结构,因而限位尺寸的精度有限、本身造价较高、占用建筑内部空间、影响建筑布局,整体的经济性不好,尤其是一些特殊建筑中,这些建筑结构的设置给实际工程带来更多困扰。
2、有鉴于此,市场迫切需要一种经济实用的建筑结构限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结构限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造价低廉的特点,同时还占用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结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底板、上限位柱、下限位柱和连接结构,上限位柱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下限位柱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并且在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之间设有竖向限位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螺柱和螺母,上连接板固定在上限位柱上、下连接板固定在下限位柱上,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设置对应的通孔,螺柱安装在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通孔中,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两侧均布置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底板、上限位柱、下限位柱和连接结构,上限位柱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下限位柱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并且在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之间设有竖向限位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螺柱和螺母,上连接板固定在上限位柱上、下连接板固定在下限位柱上,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设置对应的通孔,螺柱安装在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通孔中,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两侧均布置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上分别设有加强筋板。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坚,陈龙,孙金阳,徐义,范立雄,王乾鸿,胡卢成,隋庆海,王建立,王海明,韩艳艳,王永国,刘洋,袁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