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场馆螺旋式悬吊廊道及其吊装、卸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050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场馆螺旋式悬吊廊道及其吊装、卸载方法,包括桥体,其安装在场馆内且呈螺旋状往上布置,桥体由上至下分为若干桥面段,起始位置与场馆顶部设置的悬吊式参观室连接;终点位置通过多级减震装置与地面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主支撑体系、次支撑体系及相应的卸载控制系统,廊道各组成部分吊装完成后,按照先主支撑体系后次支撑体系,由上至下协同分级循环的方法进行卸载并完成支撑体系拆除,将空中廊道由临时支撑状态可靠的过渡到廊道自承载受力状态,有效保证空中廊道的整体稳定性,避免了因卸载过程中支撑体系集中受力和各吊杆荷载突变而造成的结构破坏和损伤,确保了空中廊道服役期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建筑,具体涉及一种室内场馆螺旋式悬吊廊道及其吊装、卸载方法


技术介绍

1、大型场馆空间立体廊道是指在大型体育馆、剧院、会展中心等建筑物中设置的立体化的走廊通道。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场馆的通行效率和观赏性。立体廊道一般会设计成多层或者高空悬挂的形式,可以连接场馆的不同区域,为观众或参与者提供便捷的通行方式。设计立体廊道需要考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和观赏性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场馆的使用需求。但是目前廊道中桥面段与地面结构之间连接,以及室内中庭的空间布局还存在一些不足;

2、比如申请人早期申报的专利公告号为cn203924530u,专利名称为一种悬吊螺旋坡道的现有专利技术中,在上述技术中弧形桁架(相当于桥面段)的起始端直接与地基相连,并未设置相应抗震装置,当弧形桁架受力时,其稳定性无法保证,同时在展厅内部中间存在大量空间,并未得到合理利用,空间利用不足,且吊桥体系与大型建筑体系未形成有机联系,吊桥结构整体稳定性和舒适性难以保证,同时该专利技术缺乏配套吊装、卸载施工方法,技术可实施性差。

<p>3、在国内外大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场馆螺旋式悬吊廊道,包括桥体(4),其安装在场馆内且呈螺旋状往上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体(4)由上至下分为若干桥面段,起始位置与场馆顶部设置的悬吊式参观室(7)连接;终点位置通过多级减震装置(9)与地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场馆螺旋式悬吊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减震装置(9)还包括有承载板(902)和下金属受力板(908),其中承载板(902)位于椭圆形金属减震板(906)的上方,下金属受力板(908)位于椭圆形金属减震板(906)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场馆螺旋式悬吊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5)包括有第一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场馆螺旋式悬吊廊道,包括桥体(4),其安装在场馆内且呈螺旋状往上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体(4)由上至下分为若干桥面段,起始位置与场馆顶部设置的悬吊式参观室(7)连接;终点位置通过多级减震装置(9)与地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场馆螺旋式悬吊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减震装置(9)还包括有承载板(902)和下金属受力板(908),其中承载板(902)位于椭圆形金属减震板(906)的上方,下金属受力板(908)位于椭圆形金属减震板(906)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场馆螺旋式悬吊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5)包括有第一杆件(501)、限位套(502)和第二杆件(503),所述第一杆件(501)和第二杆件(503)通过限位套(502)连接,其中第一杆件(501)的另一端通过耳板连接件(12)连接到桁架(8)上,第二杆件(503)贯穿内弦杆(10)或外弦杆(11),其底端与地面预留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场馆螺旋式悬吊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连接件(12)包括有上连接板(1204),其中上连接板(1204)的顶部一侧一体成型有限位卡板一(1201),上连接板(1204)的顶部一侧转动连接有限位卡板二(1203),所述限位卡板一(1201)和限位卡板二(1203)卡接到桁架(8)上,并通过连接销轴(1202)进行固定,所述上连接板(1204)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涛李闯邓红亮李胜沈文兵陈洪根施旭光谢福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