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深海小包络的可重复捕获仿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0031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2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海小包络的可重复捕获仿生机构,应用于水下对接锁紧技术研究领域。机构具备±2cm级别的大容差,包络直径不超过120mm,内部拉回功能的驱动力能达到50N。机构具有捕获功能,主动端与被动端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完成大容差的捕获,实现弱连接;机构具有拉紧功能,在完成捕获后,通过主动端包络内的驱动组件拉紧被动端,完成拉回;机构具有锁定功能,在主动端拉回被动端后,通过锁紧组件完成主被动端的刚性连接;机构具有刚性保持功能,在完成连接后,具备长期的高刚性保持能力。机构的捕获‑拉回‑锁紧功能是可重复的,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满足自动解锁分离功能的机构能够实现解锁、再接合的功能,提高对接过程的容错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海小包络的可重复捕获仿生机构设计,应用于水下对接锁紧技术研究领域。


技术介绍

1、自主式无人水下航行器工作范围大,机动性良好。在水下工作时,需要进行布放和回收,这就涉及到水下对接技术。当水下环境恶劣时,布放和回收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水下对接作业将变得更加复杂。水下对接技术是提高自主式无人水下航行器续航能力的关键性技术。

2、传统的续航方式是通过起吊装置回收到水面平台,从而进行能量补给,这样的过程不仅打断了航行器作业的连贯性,而且回收过程复杂,效率较低。可重复水下对接技术能够直接在水下完成能源补充,且可重复水下对接技术能够延长航行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增强整体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深海小包络的可重复捕获仿生机构,本专利技术针对水下对接作业,可进行可重复捕获,具备可重复捕获-拉回-锁紧的功能,内部结构紧凑,能够为水下对接作业提供助力。

2、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创造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海小包络的可重复捕获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丝杆螺母组件的升降台驱动装置、基于连杆机构的被动端锁定装置、飞舌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小包络的可重复捕获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被动端下方同样通过磁铁压紧环固定一环形磁铁;电接口的子端安装在被动端的正中央,且电接口子端的端面高于被动端的下端面;侧面每隔120度设置被动端锁钩组件;当飞舌被释放后,通过环形磁铁的磁力,捕获到被动端并吸合形成弱连接;吸合过程中,飞舌被被动端的三锁钩锁定,并且电接口的母端与子端也顺利接合,实现电源通电;然后驱动主动端的升降台下降,将被动端拉回后,就能实现被动端的捕获拉回功能并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海小包络的可重复捕获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丝杆螺母组件的升降台驱动装置、基于连杆机构的被动端锁定装置、飞舌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小包络的可重复捕获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被动端下方同样通过磁铁压紧环固定一环形磁铁;电接口的子端安装在被动端的正中央,且电接口子端的端面高于被动端的下端面;侧面每隔120度设置被动端锁钩组件;当飞舌被释放后,通过环形磁铁的磁力,捕获到被动端并吸合形成弱连接;吸合过程中,飞舌被被动端的三锁钩锁定,并且电接口的母端与子端也顺利接合,实现电源通电;然后驱动主动端的升降台下降,将被动端拉回后,就能实现被动端的捕获拉回功能并连通电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小包络的可重复捕获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对飞舌施加的压紧力在飞舌上均匀分布,在包络内部的侧方位上安装飞舌锁定的驱动,利用飞舌锁定装置,实现飞舌拉回后的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海小包络的可重复捕获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飞舌锁定装置包括锁定环、环形支架以及蜗轮蜗杆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海小包络的可重复捕获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环型支架凹槽的下接触面上设置了斜度,用于填充润滑脂,防止锁定环在转动时出现卡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彬周沁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