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盐碱土壤改良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低洼盐碱地地表砌筑环形固定池、在固定池壁上开设有不高于池外地表面导水孔、将池内地面挖设并使其低于池外地面、在固定池内填充有覆盖材料,覆盖材料的上表面不低于固定池池壁顶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只适用于阶段性土壤改良或轻盐碱地治理、难于大面积推广等问题,具有降低作物根层盐分含量又不使盐分上移、防止刮风池外客盐落在池内而增加盐分量,覆盖材料成本低、易获得。可在土壤盐分含量>0.5%的盐碱旱荒地进行植树造林或种植稀植作物,尤其适于在地下水位1米以上的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盐碱土壤改良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盐碱土在我国分布范围甚广,主要分布在北方,新疆、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宁夏的一些低洼地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的西部,以及滨海地区,总面积约1亿亩。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开发,由于土壤盐碱,城市绿化成为该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适应于盐碱沿海城市绿化的技术很有必要。盐碱地治理有很多方法。以往研究最多的有以下几种:一、压盐法。其原理是依据盐份随水的移动而移动,通过大量灌溉使盐份下渗到土壤深层起到保护作物正常发育的作用。但是随着水分蒸发,盐份又随水向地表移动聚集仍然影响作物生长,该方法只适应于阶段性土壤改盐。二、排盐法。其原理是通过排水法排除土壤中的盐份,降低土壤盐份浓度。技术构成是环土地四周开挖深沟,田间大水灌溉。当水从田间渗出到沟内时带走土壤中部分盐份。该方法主要适应于轻盐碱地,且农田工程量巨大。三、直接改良法。其原理是通过有机肥料的酸性物质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化合使土壤的碱性降低。其做法是在土壤中施入有机肥或秸杆。但往往由于肥料的不足难以大面积应用推广。四、避盐法。其原理是依据水分蒸发盐份上移和土壤高处蒸发量大于低处蒸发量的特点,将农田改造成垄沟状。田间水分蒸发时盐份向垄背聚集,沟内盐份相对减少。作物种植在沟内避开盐碱的危害。该技术只适合于轻盐碱地利用。五、隔盐法。其原理是通过不透水物质的使用使盐份同作物根系隔离开来。做法是在田间挖间隔分布的坑,坑壁和坑底铺设塑料薄膜用来隔离坑外盐份向坑内移动。坑内更换填充无盐土壤进行作物种植。该技术效果较好,但是在大范围盐碱区内无盐土难以获得,应用推广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利用盐随水走的原理,通过控制水分地表蒸发使土壤盐份不向上部作物的根层移动。同时,当灌溉或降水时盐份只向土层深部单向移动,减少作物根层含盐量,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实现了应用成本低、盐份不聚集,降水保蓄和土壤水的蒸发抑制多重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技术方案是: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低洼盐碱地地表砌筑环形固定池1;B、在固定池1池壁上开设有不高于池外地表面导水孔2;C、将固定池1池内地面挖设并使其低于池外地面;D、在固定池1内填充有覆盖材料3,覆盖材料3的上表面不低于固定池1池壁顶端。本专利技术中各步骤所涉及的具体的工艺参数以及辅助手段是:固定池1的池边上沿高于池外地表至少20厘米。覆盖材料3为颗粒状材料或其它疏水材料。颗粒状材料选用石屑、沙子或无机中性颗粒状材料。颗粒状材料优选石屑或沙子。固定池1的面积为6.25-9平方米。固定池1的整体外形优选矩形。导水孔2在固定池1的池壁的每条周边上至少分布一个,孔径为10厘米。固定池1池内地面低于池外地面至少5厘米。在步骤D后在固定池1池内适时播种、种植抗盐碱作物或植物。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在于:1、本专利技术利用“盐随水走”原理和切断水分蒸发渠道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灌溉或降水使盐分下移和通过沙石覆盖控制蒸发实现盐分上移的控制,即降低作物根层盐分含量又不使盐分上移聚集,原理先进科学。2、固定池内覆盖物的覆盖厚度和固定池上口平齐,并且成拱形,防止刮风池外客盐落在池内而增加盐分量。既降低了本土体的上层盐分含量,又防止客盐进入本土体。3、覆盖材料成本低、易获得。4、采用该技术可在土壤盐分含量>0.5%的盐碱旱荒地进行植树造林或种植稀植作物(盐碱地可种植作物的土壤盐分含量一般最大不超过0.3%),-->尤其适于在地下水位1米以上的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有: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低洼盐碱地地表用砖砌筑外形呈矩形的固定池1;固定池1的池边上沿高于池外地表20厘米,固定池1的面积为6.25-9平方米。。B、在固定池1池壁的每条周边上开设有不高于池外地表面导水孔2;孔径为10厘米。C、将固定池1池内地面挖设并使其低于池外地面5厘米;D、在固定池1内填充有覆盖材料3。覆盖材料3的上表面与固定池1池壁顶端平齐。覆盖材料选用石屑、沙子。在步骤D后在固定池1池内适时播种、种植抗盐碱作物或植物。实施例2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低洼盐碱地地表用砖砌筑外形呈圆环形的固定池1;固定池1的池边上沿高于池外地表20厘米,固定池1的面积为6.25-9平方米。。B、在固定池1池壁的上等间隔开设有不高于池外地表面导水孔2;孔径为10厘米。C、将固定池1池内地面挖设并使其低于池外地面5厘米;D、在固定池1内填充覆盖材料3。覆盖材料3的上表面中部呈拱形高于固定池1池壁顶端。覆盖材料选用石屑、沙子或其混合物。在步骤D后在固定池1池内适时播种、种植抗盐碱作物或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在低洼盐碱地地表砌筑环形固定池(1);B、在固定池(1)池壁上开设有不高于池外地表面导水孔(2);C、将固定池(1)池内地面挖设并使其低于池外地面;D、在固定池(1)内填充有覆盖材料(3),覆盖材料(3)的上表面不低于固定池(1)池壁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在低洼盐碱地地表砌筑环形固定池(1);B、在固定池(1)池壁上开设有不高于池外地表面导水孔(2);C、将固定池(1)池内地面挖设并使其低于池外地面;D、在固定池(1)内填充有覆盖材料(3),覆盖材料(3)的上表面不低于固定池(1)池壁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池(1)的池边上沿高于池外地表面至少20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盖材料(3)为颗粒状材料或其它疏水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池(1)的面积为6.25-9平方米。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土壤盐分单向下移治理盐碱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宏范凤翠王慧军贾建明王桂荣石玉芳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