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微工程集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农田集水方法,主要是在垄作条件下,每隔一定的垄长,在垄沟用人工或者机械方法打成土隔子,这样下雨时可以将雨水保留在农田里,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含水率,也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田微工程集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农田集水方法,具体地说,涉及玉米、高粱和大豆等垄作栽培作物的田间集水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东北雨养农业区年降雨量为200-950mm,不同地区降雨量差异很大,东部地区山区和半山区湿润区降雨量为650-950mm,中部半湿润区降雨量为450-650mm,西部半干旱区降雨量为200-350mm。雨养农业区降雨多为阵雨,多数集中在6月中旬-8月中旬,阵性降雨造成的水流失比较严重,而春秋两季降水少,这样春旱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解决春旱问题就成了一大难题,如果能把有效降水蓄集起来,就能做到夏雨秋用,秋雨春用,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灌溉浇水,做到节水栽培。现有的农田集水和作物节水栽培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大型工程集水,兴修水利工程,如水库,但大型工程节水耗资多,农田用水还需通过灌溉的方式补给,这种方式费工、费时、成本高;而且农田灌溉后土壤温度低,造成作物生长发育慢。节水栽培方法多为生物节水和机械化抗旱耕作栽培技术(主要指用水)。生物节水技术主要通过种植抗旱作物或者抗旱品种实现节水栽培,但是这样会使种植的作物受到限制,也难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解决雨养农业区春旱和阵性急雨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实现土壤资源和水资源永续利用,避免大型工程集水成本-->高、耗资大和生物节水栽培因种植的作物品种受限,效益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农田微工程集水方法,在垄作条件下,每隔一定的垄长,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在垄沟2打成土隔子3,土隔子3高度与垄台1相当。上述农田微工程集水方法,所述的垄长为20-50米,所述的土隔子3高度为15-30厘米。上述农田微工程集水方法,不同垄间土隔子3位置可以相互错开。东北雨养农业区,种植的作物多以玉米、高粱和大豆为主。玉米和高粱田的农田微工程集水方法一般在拔节前结合追肥同时进行,大豆田一般在开花前进行。第二年,在倒垄种的垄沟采用同样打土隔子的方法,如此年际间反复进行农田微工程施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在垄沟打土隔子可将自然降水蓄积在农田里,避免了水土流失,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创建耕层土壤水库,做到夏雨秋用,秋雨春用,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该方法简单可靠,实用性强,用工少,成本低。经过试验证明,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与常规方法的农田相比,作物全生育期0-40cm耕层土壤含水率提高0.2-1.0个百分点,春季播种前0-40cm耕层土壤含水率提高0.2-1.2个百分点,保苗率提高5%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2004年4月28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香山村种植玉米,2004年6月28日结合拔节期追肥,用人工方法向玉米根部培土,在相邻玉米行间形成垄沟2;然后每隔30米垄长在垄沟2打土隔子3,土隔子3高度16cm,这样就能将降雨保存在田里;同时在另一玉米田按照常规方法栽培,不打土隔子,降雨时雨水会顺着垄沟流失;2004年9月15日用采土器人工采土,每间隔10cm深度为一个采样点,共计分10-20-30-40cm 4个采样点,所采样品置于铝盒中,用烘干法测量土壤含水率,第一次测定结果,实施农田微工程集水方法的玉米生产田0-40cm深的土壤含水率为22.7%,常规玉米生产田的土壤含水率为21.8%,前者比后者高0.9个百分点。2005年4月18日进行第二次采样,采样地点和测定方法与第一次一样,结果实施农田微工程的玉米生产田的土壤含水率为21.8%,常规玉米田的土壤含水率为20.9%,前者比后者高0.96%,而且实施农田微工程的玉米保苗率比采用常规生产方法的玉米保苗率高8.1%。实施例22004年4月30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香山村种植大豆,2004年7月1日对一块大豆田实施微工程处理,即每隔垄长30米,在垄沟2打一土隔子3,土隔子3高度16cm,这样降雨时就可以将雨水拦在田里;另一块则按照常规生产方法处理,在垄沟里不打土隔子,这样降雨时雨水就会顺着垄沟流失。2004年9月16日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方法对土壤含水率进行测量,结果实施农田微工程集水方法处理的大豆生产田0-40cm深的土壤含水率为21.9%,常规大豆生产田为21.2%,前者比后者高0.7%。2005年4月19日用同样取样方法在相同地取样,并用相同测量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结果实施田间微工程的大-->豆生产田的0-40cm深的土壤含水率为20.9%,常规大豆生产田的0-40cm深得土壤含水率为20.21%,前者比后者高0.69%,实施田间微工程的大豆保苗率比应用常规生产方法大豆保苗率提高了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田微工程集水方法,在垄作条件下,每隔一定的垄长,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在垄沟打成土隔子,土隔子高度与垄台相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微工程集水方法,在垄作条件下,每隔一定的垄长,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在垄沟打成土隔子,土隔子高度与垄台相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罗洋刘凤成李伟堂杨伟泽张大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