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996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一种将整流元件安装在散热器上时降低其损坏、另外大幅提高整流装置的整流元件的散热性的车用交流发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用交流发电机,包括:被壳体支承的可旋转自如的轴;固定在所述轴上的转子;固定在壳体的内壁面的定子;以及整流装置,所述整流装置具有将交流整流为直流的整流元件(19)及对所述整流元件(19)进行散热的散热器(18),整流元件(19)具有:与散热器(18)的表面面接触的底座(24);装载在所述底座(24)上的半导体元件芯片(25);以及从底座(24)向散热器(18)侧突出的插入部(27),所述插入部(27)与散热器(18)卡合,将整流元件(19)安装在散热器(18)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将交流整流为直流的整流装置的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已知有一种整流装置,包括多个整流元 件、电连接且机械连接这些整流元件的金属制的正极侧散热翅片(fin)及负极侧散热翅 片,向分别形成于正极侧散热翅片及负极侧散热翅片的贯穿孔压入整流元件。(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1)。在该整流装置的情况下,压入贯穿孔的整流元件的底面、与配置在通过冷却风扇 (fan)的旋转所产生的冷却风的通风路径的波形形状的散热翅片接触,实现整流元件的散 热性。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6-149039号公报(图4)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上述结构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中,为了提高整流元件的散热性,需 要使整流元件的周侧面与贯穿孔的内周壁面紧贴,因此必须将整流元件压入贯穿孔,存在 的问题是在该压入工序中会对整流元件施加过度的负荷,整流元件可能会损坏。另外,由于整流元件的底面与波形形状的散热翅片的接触是线接触,接触面积较 小,因此还存在的问题是整流元件与散热翅片之间的热阻较大,整流元件的散热性较低。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整流元件安装在 散热器(heat sink)上时降低其损坏、另外大幅提高整流装置的整流元件的散热性的旋转 电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电机,包括壳体(case);被该壳体支承的可旋转自如的 轴(shaft);固定在该轴上的转子;定子,所述定子由固定在上述壳体内壁面的定子铁心 (core)及卷装在该定子铁心中的定子线圈(coil)构成;以及整流装置,所述整流装置具有 与上述定子线圈电连接并将交流整流为直流的整流元件、和对该整流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 器,上述整流元件具有与上述散热器的表面面接触的底座(base);装载在该底座上的半 导体元件芯片(chip);以及从上述底座向上述散热器侧突出的安装部,该安装部与散热器 卡合,将整流元件安装在散热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由于整流元件的安装部与散热器卡合,整流元件 安装在散热器上,因此将整流元件安装在散热器上时,可以降低其损坏。另外,由于整流元件的底座与散热器的表面面接触,因此整流元件与散热器之间 的热阻降低,整流元件的散热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主要部分侧向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负极侧散热器与负极侧整流元件的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的整流装置的整流元件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1的冷却翅片埋设整流元件的插入部的形态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与图1的整流元件不同的例子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整流装置的整流元件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图6的整流元件安装在散热器上的形态的剖视图。图8是与图6不同的例子,是表示整流元件安装在散热器上的形态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主要部分侧向剖视图。图10是表示图9的负极侧散热器与负极侧整流元件的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表示与图9不同例子的、负极侧散热器与负极侧整流元件的关系的分解立 体图。图12是表示与图1的散热器不同的例子的散热器的立体图。标号说明4轴,5转子,6定子,8整流装置,9定子线圈,12定子铁心,13定子线圈,16正极 侧散热器,17、17C正极侧整流元件,18、18B、18C、18D负极侧散热器,19、19A、19B、19C负极 侧整流元件,20、20A正极侧散热器本体,21、23、23A翅片,22、22A负极侧散热器本体,24、31 底座,25半导体元件芯片,26、26A、32、32A树脂封装(package),27、27A、27B、27C、33插入部 (安装部),30、30A、30B插入孔,36止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对各图中的相同或者相当的构件、部 位,标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是 表示图1的负极侧散热器18与负极侧整流元件19的关系的分解立体图。该车用交流发电机包括壳体,该壳体由铝(aluminum)制的后端盖 (rearbracket) 1及前端盖(front bracket)(未图示)构成;以及轴4,该轴被嵌在后端盖 1的轴承(bearing)容纳部2的后轴承(rear bearing) 3及嵌在前端盖的轴承容纳部(未 图示)的前轴承(未图示)支承,可旋转自如,并且一端部固定有滑轮(pulley)(未图示)。另外,车用交流发电机包括固定在轴4上的伦德尔(Iimdell)式的转子5;固定 在壳体内的内壁面的定子6 ;固定在轴4的滑轮的相反侧端部、向转子5提供电流的滑环 (slip ring) 7 ;前端面在滑环7上滑动的一对电刷(brush)(未图示);与定子6电连接、将 定子6产生的交流整流为直流的整流装置8 ;以及将定子6产生的交流电压控制在规定范 围内进行调整的电压调整器(未图示)。转子5中焊接有流过电流并产生磁通的转子线圈9 ;覆盖转子线圈9而设置的、 由一对爪状磁极构成的磁极铁心(pole core) 10 ;以及利用焊接固定在磁极铁心10的轴线 方向的两侧周面的冷却用风扇11。定子6包括定子铁心12和定子线圈13,该定子线圈13的导线卷绕在该定子铁心 12上,随着转子5的旋转,因来自转子线圈9的磁通变化从而产生交流电。从该定子线圈13引出的导线(lead) 14通过端子板15、和公用线35,与整流装置8电连接。整流装置8包括正极侧散热器16 ;固定在该正极侧散热器16上的正极侧整流元 件17 ;负极侧散热器18 ;以及固定在该负极侧散热器18上的负极侧整流元件19。正极侧散热器16及负极侧散热器18都由铝制成。正极侧散热器16包括长方形的正极侧散热器本体20 ;并排设置在该正极侧散热 器本体20的背面的多个翅片21 ;以及设置在散热器本体20的两侧的固定部(未图示)。负极侧散热器18包括与正极侧散热器本体20平行相对的长方形的负极侧散热 器本体22 ;并排设置在该负极侧散热器本体22的背面的多个翅片23 ;以及设置在负极侧 散热器本体22的两侧的固定部40。图2所示的负极侧整流元件19包括导电性的底座24 ;钎焊在该底座24上的半 导体元件芯片25 ;在底座24上覆盖半导体元件芯片25的树脂封装26 ;沿半导体元件芯片 25的相反侧延伸的安装部即插入部27 ;以及前端部与半导体元件芯片25连接、从树脂封装 26向外部引出的引出端子28。插入部27与底座24形成一体,由铜制成。该插入部27如图3所示,在根部形成 竖纹滚花(knurl) 29。插入部27插入形成于与翅片23对应的位置的插入孔30。正极侧整流元件17的结构与负极侧整流元件19相同,包括导电性的底座31、半导 体元件芯片(未图示)、树脂封装32、插入部33及引出端子(未图示)。另外,在插入部33的根部形成竖纹滚花(未图示),插入部33插入形成于与翅片 21对应的位置的插入孔(未图示)。正极侧散热器16及负极侧散热器18的翅片21、23互相背靠背相对,固定在壳体 内。S卩,正极侧散热器16的固定部与负极侧散热器18的固定部40通过绝缘物(未图 示)重叠,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电机,包括:壳体;被所述壳体支承的可旋转自如的轴;固定在所述轴上的转子;定子,所述定子由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面的定子铁心及卷装在所述定子铁心中的定子线圈构成;以及整流装置,所述整流装置具有与所述定子线圈电连接并将交流整流为直流的整流元件、和对所述整流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器,所述整流元件具有:与所述散热器的表面面接触的底座;装载在所述底座上的半导体元件芯片;以及从所述底座向所述散热器侧突出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散热器卡合,将整流元件安装在散热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俊之田中和德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