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源沟槽式4h-sic mosfet器件,属于半导体。
技术介绍
1、作为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相较于传统si材料,4h-sic具有更高的热导率、更高的临界击穿场强和电子饱和速度,因而4h-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s)具有热稳定性好、导通电阻低、开关速度快等优势,是当前发展迅速的功率半导体器件。
2、4h-sic mosfets可分为平面栅式(vdmosfets)和沟槽栅式(umosfets)。其中,由于umosfets通道的密度和迁移率更高,沟槽栅式mosfets具有更优异的静态特性。然而,umosfets的输入电容(ciss)和反向传输电容(crss)相对较大,使得功率器件的驱动损耗和开关损耗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沟槽结构的存在,其下底壁尖角处容易聚集电荷,从而电场主要集中在沟槽底部的拐角处,导致在关断状态下,umosfets沟槽底部的电场拥挤,栅氧化层极易被击穿,因此栅氧化层的可靠性无法保证。
3、为了提高栅氧化层的可靠性,出现了采用双沟槽源极mosfets,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电场拥挤效应,但双沟槽的结构并不能完全保护工作在高压下的栅氧化物。因此,现有技术通过在栅氧化层底部增设一层p+型屏蔽区,增设的p+型屏蔽区与沟槽底部的n型漂移区形成的pn结将会承受漏极到栅极的电压,从而降低栅氧化层的电场强度,进而实现对栅氧化物的保护。虽然经过改进后的器件结构表现出良好的关断态特性,但该方法在栅氧化层底部增设p+型屏蔽区时,为防止其浮动,需要在垂直方向构造与源极相接触的p+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统umosfet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源沟槽式4h-sic mosfet器件,所述器件设置有深源沟槽,且在两侧深源沟槽与对应侧的p+型屏蔽区之间设置有呈左右对称的l形p型柱体,使得p型柱体与n型漂移区形成超结,同时p型柱体的上方与p+型源区相接触,阻断p+型屏蔽区与源极直接接触。
2、可选的,所述器件的结构由下至上包括:
3、漏极金属层(1)及其上方的n+型衬底(4);
4、n型漂移区(5),位于n+型衬底(4)的上方;
5、第一p型柱体(7a)、第二p型柱体(7b)呈左右对称的l形,分别位于n型漂移区(5)的左、右两侧;
6、第一源沟槽(6a)、第一p+型屏蔽区(11a),分别位于第一p型柱体(7a)的左侧、右侧,且第一源沟槽(6a)的右侧和下侧均与第一p型柱体(7a)相接触,上侧与源极金属层(2)相接触;
7、第二源沟槽(6b)、第二p+型屏蔽区(11b),分别位于第二p型柱体(7b)的右侧、左侧,且第二源沟槽(6b)的左侧和下侧均与第二p型柱体(7b)相接触,上侧与源极金属层(2)相接触;
8、第一p+型源区(8a)、第二p+型源区(8b),分别位于第一p型柱体(7a)、第二p型柱体(7b)的上方,且均位于源极金属层(2)的下方;
9、第一p型基区(10a),位于第一p+型源区(8a)的右侧;
10、第二p型基区(10b),位于第二p+型源区(8b)的左侧;
11、第一n+型源区(9a)、第二n+型源区(9b),分别位于第一p型基区(10a)、第二p型基区(10b)的上方,且均位于源极金属层(2)的下方;
12、多晶硅栅(3);
13、栅氧化层(13),位于多晶硅栅(3)的下方、左侧及右侧;
14、隔离层(12),位于多晶硅栅(3)、栅氧化层(13)的上方,且左右分别延伸至部分第一n+型源区(9a)、第二n+型源区(9b)的上方;
15、源极金属层(2),位于隔离层(12)的左右两侧及上方。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源沟槽(6a)与第二源沟槽(6b)的深度范围为7~9μm,其宽度为2μm,填充材料为二氧化硅。
17、可选的,p型柱体的材料为4h-sic,其掺杂浓度为1.5×1017cm-3,距离源沟槽底部深为0.3μm,距离源沟槽侧边宽为0.3μm。
18、可选的,所述n+型衬底(4)、n型漂移区(5)的材料均为4h-sic,其掺杂浓度范围分别为1×1019cm-3~3×1019cm-3、2×1016cm-3~3×1016cm-3。可选的,p+型源区和p型基区的材料均为4h-sic,其掺杂浓度范围分别为1×1019cm-3~3×1019cm-3、3×1017cm-3~4×1017cm-3。
19、可选的,p+型屏蔽区的材料为4h-sic,其掺杂浓度范围为5×1017~8×1017cm-3,其深度范围为1~2μm。
20、可选的,所述多晶硅栅(3)的材料为n型多晶硅,其掺杂浓度范围为1×1019~3×1019cm-3。
21、可选的,所述栅氧化层(13)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其厚度范围为50~70nm。
2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集成芯片,所述集成芯片上设置有上述深源沟槽式4h-sicmosfet器件。
23、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
24、通过深源沟槽引入的p型柱体与n型漂移区形成的超结,相较于交替形成的超结,其具有更均匀的掺杂分布和更小的横向宽度,且n型漂移区掺杂浓度的增加都更有利于降低导通电阻。同时,本申请方案将p+型屏蔽区设置在p型柱体的一侧,避免与源极直接接触,不仅可以通过阻断栅极和漏极之间的电容耦合来降低反向传输电容,还降低了输入电容。且一侧的p+型屏蔽区的掺杂浓度要高于n型漂移区,可防止其被完全耗尽,从而更有效地保护高电场下的栅氧化物。此外,p型柱体的设置还确保了深源沟槽内氧化物的可靠性,而深源沟槽内填充的氧化物还有利于减小器件内的电流路径,从而降低器件的饱和漏电流,有利于提高短路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源沟槽式4H-SiC 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设置有深源沟槽,且在两侧深源沟槽与对应侧的P+型屏蔽区之间设置有呈左右对称的L形P型柱体,使得P型柱体与N型漂移区形成超结,同时P型柱体的上方与源极相接触,阻断P+型屏蔽区与源极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的结构由下至上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沟槽(6a)与第二源沟槽(6b)的深度范围为7~9μm,其宽度为2μm,填充材料为二氧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P型柱体的材料为4H-SiC,其掺杂浓度为1.5×1017cm-3,距离源沟槽底部深为0.3μm,距离源沟槽侧边宽为0.3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衬底(4)、N型漂移区(5)的材料均为4H-SiC,其掺杂浓度范围分别为1×1019cm-3~3×1019cm-3、2×1016cm-3~3×101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P+型源区和P型基区的材料均为4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P+型屏蔽区的材料为4H-SiC,其掺杂浓度范围为5×1017~8×1017cm-3,其深度范围为1~2μ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晶硅栅(3)的材料为N型多晶硅,其掺杂浓度范围为1×1019~3×1019cm-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氧化层(13)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其厚度范围为50~70nm。
10.一种集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芯片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深源沟槽式4H-SiC MOSFET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源沟槽式4h-sic 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设置有深源沟槽,且在两侧深源沟槽与对应侧的p+型屏蔽区之间设置有呈左右对称的l形p型柱体,使得p型柱体与n型漂移区形成超结,同时p型柱体的上方与源极相接触,阻断p+型屏蔽区与源极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的结构由下至上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沟槽(6a)与第二源沟槽(6b)的深度范围为7~9μm,其宽度为2μm,填充材料为二氧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p型柱体的材料为4h-sic,其掺杂浓度为1.5×1017cm-3,距离源沟槽底部深为0.3μm,距离源沟槽侧边宽为0.3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衬底(4)、n型漂移区(5)的材料均为4h-sic,其掺杂浓度范围分别为1×1019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华秋,焦伟,黄嘉丽,吕科锐,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