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前置酸化-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98523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前置酸化-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包括沉砂池、前置酸化沉淀池、溢流布水系统和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该系统将酸化沉淀池与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系统相串联,构筑成为一个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系统。沉砂池的出水接前置酸化沉淀池,前置酸化沉淀池的正下方布置溢流布水系统,污水由前置酸化沉淀池跌水进入溢流布水系统,溢流布水系统通过布水管和帘式进水管接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将污水均匀分布进入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污水经过沉砂池沉淀过滤后进入前置酸化沉淀池,再通过溢流布水系统进入潮汐流多形态湿地进行进一步处理,达到对污水的有效处理。(*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前置酸化-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污水处理系统。技术背景 随着人口增长、工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污水排放量有数百亿吨,但只有24%的工业废水和4%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有80%的饮用水源受到了污染。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下,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人工湿地技术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技术成为污水净化领域最受关注的方法,其中又以潜流湿地技术研究应用最为广泛。与传统的二级处理技术相比,潜流湿地技术具有建设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出水水质好、运行维护方便、系统配置可塑性强、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有机物去除能力强以及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并可美化环境等特点。 但潜流湿地技术也存在以下缺陷(l)湿地内部氧环境状况单一,不利于硝化反硝化过程的顺利发生,导致湿地脱氮效果欠佳。(2) —般湿地填料除磷吸附量低,导致湿地除磷效果欠佳。(3)湿地系统处理污染物负荷量较大,导致湿地床体易淤积堵塞。(4)由于湿地进水方式以及水流模式常导致湿地填料利用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潜流湿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置酸化-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是由前置酸化沉淀池与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相串联构筑成的一个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沉砂池、前置酸化沉淀池、溢流布水系统和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所述沉砂池位于系统进水口,沉砂池的出水接前置酸化沉淀池;所述前置酸化沉淀池的正下方布置溢流布水系统,污水由前置酸化沉淀池跌水进入溢流布水系统,溢流布水系统通过布水管和帘式进水管接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将污水均匀分布进入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前置酸化-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是由前置酸化沉淀池与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相串联构筑成的一个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沉砂池、前置酸化沉淀池、溢流布水系统和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所述沉砂池位于系统进水口,沉砂池的出水接前置酸化沉淀池;所述前置酸化沉淀池的正下方布置溢流布水系统,污水由前置酸化沉淀池跌水进入溢流布水系统,溢流布水系统通过布水管和帘式进水管接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将污水均匀分布进入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酸化_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酸化沉淀池具有至少两个通过挡板形成半分隔并依次连通的酸化池体,进水口设置在第一个酸化池体上,出水口设置在最后一个酸化池体的底部,酸化池体底部设置排泥管。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酸化_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布水系统包括溢流布水器、布水管以及帘式进水管;溢流布水器有一个位于中间的贮水池和多个围绕分布在贮水池外周的布水格,贮水池位于前置酸化沉淀池的出水口正下方,布水格底部接有布水管,各布水管分别接帘式进水管,帘式进水管布置在潮汐流多形态湿地组群的前端。4. 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明张强何勇王化杰梁帮强张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