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序前后滤棒吸阻的量化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9744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53
本申请提供转序前后滤棒吸阻的量化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这种新的滤棒吸阻转序前后量化对比方法,结合现有的检测设备信息化条件,通过主动性设计数据采集方案,使用编号配对的方式,重复检测滤棒吸阻,对比滤棒吸阻转序4小时、8小时、12小时前后的变化,数据量较大,耗时较短,使用假设检验工具,得出变化的置信区间,精确量化了滤棒吸阻的变化趋势及变化量,因此结论具有科学性、重复性,采用同一台检测设备,减少了随机误差。有效避免了传统方法耗时长,随机误差大的缺点,同时普适性较强,可在各牌号滤棒研究中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卷烟滤棒吸阻检测,特别是涉及转序前后滤棒吸阻的量化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技术介绍

1、在卷烟制造过程中,车间在滤棒质量控制方面的表现尤为重要,而这其中滤棒吸阻的稳定性对卷烟吸阻又是至关重要的,其质量水平不仅受到生产过程的影响,还需在高架库进行固化(即转序前后),在卷烟生产时使用的是转序后的滤棒,因此转序前后的滤棒吸阻差异对卷烟吸阻的控制亦是至关重要的。

2、现有滤棒转序前后吸阻变化的对比方法,主要通过各成型机配备的qmu在线检测数据,与在机台随机取样并在试验室qtm检测设备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方法随机误差较大且不够精准,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

3、(1)样本量差异较大:qmu在线检测为1.5min取样5支,试验室为每班抽样2组,每组10支;

4、(2)检测仪器差异大:转序前滤棒吸阻数据来自现场qmu综合测试台,转序后检测数据来自试验室qtm综合测试台;

5、(3)计算方式差异大:滤棒吸阻标准偏差转序前采用的是spcd系统计算的5支一组的吸阻标偏的均值,转序后的吸阻标准偏差采用试验室qtm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序前后滤棒吸阻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计算机设备;所述量化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序前后滤棒吸阻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随转序后时间间隔节点的不同而动态变化的吸阻均值变化范围的获取过程包括:对样本中已编号的待测滤棒分别在转序后的若干个时间间隔节点检测吸阻均值数据;在相同的计算口径下,计算每个时间间隔节点所对应的滤棒转序前后的预设置信区间内的吸阻均值变化范围,用以确定转序后该时间间隔节点较转序前的吸阻均值的上升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序前后滤棒吸阻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转序前吸阻均值-转序后吸阻均值)≥0,则当滤棒转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序前后滤棒吸阻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计算机设备;所述量化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序前后滤棒吸阻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随转序后时间间隔节点的不同而动态变化的吸阻均值变化范围的获取过程包括:对样本中已编号的待测滤棒分别在转序后的若干个时间间隔节点检测吸阻均值数据;在相同的计算口径下,计算每个时间间隔节点所对应的滤棒转序前后的预设置信区间内的吸阻均值变化范围,用以确定转序后该时间间隔节点较转序前的吸阻均值的上升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序前后滤棒吸阻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转序前吸阻均值-转序后吸阻均值)≥0,则当滤棒转序后一时间间隔节点的95%置信区间内的吸阻均值变化范围为(-a,-b)时,则确定转序后经历该时间间隔节点后的吸阻均值相较于转序前上升范围为(a,b),其中a和b均大于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序前后滤棒吸阻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随转序后时间间隔节点的不同而动态变化的吸阻标准偏差变化范围的获取过程包括:对全部样本中的待测滤棒分别在转序后的若干个时间间隔节点检测吸阻标准偏差数据;在相同的计算口径下,计算每个时间间隔节点所对应的滤棒转序前后的预设置信区间内的吸阻标准偏差变化范围,用以确定转序后该时间间隔节点的预设置信区间内的等价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序前后滤棒吸阻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转序前吸阻均值-转序后吸阻均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轶曹毅蒋润华帅英俊滑晔军朱昕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