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五味子的炮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9744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五味子的炮制方法。该方法在常温下,将中药五味子生品置于盛有醋的容器中蒸闷润至醋被中药五味子生品充分吸收,醋与中药五味子生品的质量比为15~25∶100,蒸闷时间为0.5~2小时,蒸闷后取出置烘箱中烘干,即得醋蒸五味子炮制品。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并辅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经本方法炮制所得的醋蒸五味子炮制品进行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中药五味子生品置醋中闷润至醋被中药五味子生品充分吸收,利用醋对主要成分木脂素良好的溶解性能,促使此类成分或因盐型呈游离型或因酯型呈酸性而增加了溶出;及蒸的长时间加热使药材组织细胞破坏而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进而增加了有效成分的含量,起到增效的作用。该方法准确、快捷、方便、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五味子的炮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中药五味子的炮制方法。技术背景中药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因其果实五味具有故名。中药五味子为敛肺止咳药,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之功。临床主要用于久咳虚喘、津伤口渴、阴虚消渴、白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心悸、失眠、多梦等,是我国中医应用最广泛的滋补中药之一。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中药五味子中含有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维生素、三萜、倍半萜及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木脂素类化合物以联苯环辛二烯为母核,为中药五味子中最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中药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汉代初见中药五味子的炮制,仅要求“碎”,唐代以后多沿用此法,明代发展为捣碎则五味俱全,至清代才有“止泻捶碎”的论述。炒五味子最早出现于唐代,但未要求炒的程度,至宋代有“微炒”。蜜制五味子在刘宋《雷公炮炙论》中最早见,宋、元、明、清时代都有蜜蒸的记载,清代还记载有“蜜拌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五味子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常温下,将中药五味子生品置于盛有醋的容器中蒸闷润至醋被中药五味子生品充分吸收,醋与中药五味子生品的质量比为15~25∶100,蒸闷时间为0.5~2小时,蒸闷后取出置烘箱中烘干,即得醋蒸五味子炮制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五味子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常温下,将中药五味子生品置于盛有醋的容器中蒸闷润至醋被中药五味子生品充分吸收,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莹黄鑫刘志强宋凤瑞王淑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