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9480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10 16:3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在负极极片中,通过在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之上形成多层子膜层,并且在沿远离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各子膜层的OI值逐渐增大,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在负极极片内部梯度造孔,有利于降低锂离子在负极极片内部的扩散阻抗,提高内层子膜层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改善锂离子在负极极片内部的传输速率,进而改善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负极极片内部的传输是影响电池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锂离子在负极极片内部的传输受限则容易出现锂离子扩散极化,进而出现恶化循环性能的问题。因此,改善锂离子在负极极片内部的传输对于改善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之上的负极膜层,所述负极膜层包括多层依次层叠设置的子膜层,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各所述子膜层的oi值逐渐增大。

2、上述负极极片中,通过在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之上形成多层子膜层,并且在沿远离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各子膜层的oi值逐渐增大,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在负极极片内部梯度造孔,有利于降低锂离子在负极极片内部的扩散阻抗,提高内层子膜层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改善锂离子在负极极片内部的传输速率,进而改善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之上的负极膜层,所述负极膜层包括多层依次层叠设置的子膜层,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各所述子膜层的OI值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相邻的子膜层的OI值增大的幅度为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膜层至少有3层,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相邻的子膜层的OI值增大的幅度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相邻的子膜层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之上的负极膜层,所述负极膜层包括多层依次层叠设置的子膜层,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各所述子膜层的oi值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相邻的子膜层的oi值增大的幅度为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膜层至少有3层,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相邻的子膜层的oi值增大的幅度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相邻的子膜层的oi值增大的幅度的差值的绝对值≤2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各所述子膜层的活性材料的dv50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相邻的子膜层的活性材料的dv50减小的幅度为4μm~12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膜层至少有3层,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相邻的子膜层的活性材料的dv50减小的幅度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沿远离所述负极集流体的方向上,相邻的子膜层的活性材料的d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冠杰李星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