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9443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其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镜头模组、磁碗、收容于磁碗内的磁体、收容于磁体内并固持于镜头模组的线圈、设置在镜头模组内的支架和设置在壳体与磁碗之间并固持在镜头模组上的弹片,磁碗包括磁碗底壁和与底壁相对的开口,其中,镜头模组通过支架与线圈连接,支架通过弹片与外壳连接,该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收容于壳体内且设置在磁碗开口的厄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能减少磁泄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驱动装置
本使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镜头模组在各种用途的摄像装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镜头模组与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摄像机、电脑等的结合,更是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为拍摄不同放大倍数的图像,镜头模组通常要求具有变焦功能,欲实现变焦功能需要驱动镜头模组中镜片以使镜片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如图1示,相关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100',其包括镜头模组l'、收容镜头模组r的壳体2'、由镜头模组1'和壳体2'共同形成的收容空间(未标号)、分别固持于镜头模组1'两端并支撑镜头模组1'的弹性部件81'和82'、置于收容空间内的磁碗3'和与磁碗3'相连的磁体4'、置于收容空间内并连接于镜头模组1'上的线圈5',其中,磁碗3'包括靠近壳体2'内表面的外侧壁31'、自外侧壁31'垂直延伸的连接部32'和自连接部32'的末端延伸的内侧壁33',所述外侧壁31'和内侧壁33'平行设置,与连接部32相对的一面未封闭,为磁碗开口处。 相关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100',由于磁碗开口处无磁屏蔽物,磁泄漏较多,在应用于摄像装置时,磁碗开口朝电路板方向,对电路板上的传感器及电路等产生干扰,导致图像不清晰。 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结构的镜头驱动装置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漏磁的驱动装置。 本技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种镜头驱动装置,其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镜头模组、磁碗、收容于磁碗内的磁体、收容于磁体内并固持于镜头模组的线圈、设置在镜头模组内的支架和设置在壳体与磁碗之间并固持在镜头模组上的弹片,磁碗包括磁碗底壁和与底壁相对的开口 ,其中,镜头模组通过支架与线圈连接,支架通过弹片与外壳连接,该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收容于壳体内且设置在磁碗开口的厄铁。 优选的,所述厄铁包括环片和自环片外侧延伸的若干扣持部。 优选的,所述磁碗包括外侧壁,从外侧壁端处垂直延伸的底壁和从底壁端处延伸的且与外侧壁平行的内侧壁,与底壁相对的一面未封口为磁碗开口处,所述厄铁设在该磁碗开口处。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体和与上盖体扣合的下盖体。 优选的,所述弹片包括设置在厄铁与磁碗开口之间的第一弹片和设置在磁碗底面和外壳之间的第二弹片。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与磁碗开口处设置了厄铁,厄铁将磁路屏蔽后,漏磁减少。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沿V-V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2和图4,本技术提供的镜头驱动装置100,包括壳体2、收容于壳体2内的镜头模组1、磁碗3、收容于磁碗3内的磁体4、收容于磁体4内并固持于镜头模组1的线圈5、设置在镜头模组1内的支架9和设置在壳体2与磁碗3之间并固持在镜头模组1上的弹片8,磁碗3包括磁碗底壁32和与底壁32相对的开口 (未标号),其中,镜头模组1通过支架9与线圈5连接,支架9通过弹片8与外壳2连接。该镜头驱动装置100还包括收容于壳体2内且设置在磁碗3开口的厄铁7。 厄铁7包括环片71和自环片71外侧延伸的若干扣持部72。 镜头模组1呈圆筒状,其内可装配若干镜头(未图示),镜头模组1包括镜筒部11和从镜筒部11靠近上壳体21的端部延伸的突出部12。该镜头模组1可沿镜头的光轴方向A、B往复运动。 所述壳体2设有上壳体21和与上壳体21扣合的下壳体22。 磁碗3包括紧靠壳体2内表面的外侧壁31、从外侧壁31端部垂直延伸的底壁32和从底壁32末端延伸且平行于外侧壁31的内侧壁33,与底壁32相对的一端未封口,此处为磁碗开口处(未图示)。所述磁碗3由具有导磁性材料如铁、钴、镍、及其合金等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磁碗3呈中心贯通的方形外廓,内侧壁33呈圆筒状,内侧壁33朝开口一端设置为凹凸状,分别有四个呈对称分布的凸部331。如图4示,内侧壁33轴向长度L2短于外侧壁31的轴向长度Ll。 所述镜头驱动装置100设有第一弹片81和第二弹片82,其中,第一弹片81设置在厄铁7与磁碗3开口之间,该第一弹片81设有固持于磁碗3外侧壁31侧缘上的第一外圈811、固持于镜头模组1的突出部12上的第一内圈812和连接第一外圈811与第二外圈812的第一弯曲连接部813以及从第一外圈811垂直延伸的两片接触部814,该接触部814的存在可将外部电源引入镜头驱动装置100中;第二弹片82设置在磁碗3底面和外壳2之间,该第二弹片设有固持于磁碗3底壁32与下壳体22之间位置的第二外圈821、固持于镜筒部11上的第二内圈822和连接第二外圈821与第二内圈822的第二弯曲连接部823。 所述厄铁7设在磁碗3开口位置,且紧贴上壳体21内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该厄铁7包括环片71和从环片外侧延伸的4个扣持部72。环片71外廓形状与第一弹片81外廓形状对应。扣持部72突出环片71表面,且呈对称分布,该扣持部72与第一弹片81扣合。 线圈5的形状是为巻线后经过热压形成的与磁碗3的外侧壁31对应的筒柱状,本技术的线圈5 —端固持于镜头模组1的突出部12上,另一端则悬置于磁碗3内,与磁4碗3外侧壁31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 磁体4分为4片,其设有侧棱部4a,靠近磁碗3内侧壁33 —侧加工成内凹的弧面4b,该弧面4b刚好与磁碗3内侧壁33所设置的4个凸部相紧密结合,磁体4与线圈5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这样磁体4和镜头模组1、磁碗3、线圈5之间形成同心设置,可提高线圈5的电磁感应强度,保证磁场强度的均衡。 如图4示,该镜头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设有第一密封片61和第二密封片62,其呈环状片体,分别置于第一弹片81的两侧,固持第一弹片81于磁碗3的外侧壁31与导磁体7的内表面之间。 本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100,给线圈5通电后,在由磁碗3、磁体4和厄铁7所组成的闭合磁路范围内,产生沿镜头光轴方向的电磁力,该电磁力克服弹片的作用力使得镜头模组1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通过调整通电电流的大小就可以调整镜头模组1的移动位置。 由于在磁碗3开口处对应位置设置了厄铁7,将磁路屏蔽后,漏磁将大大减少。当应用于摄像模块时,电路和传感器等受到的磁干扰减少,摄像头成像清晰度提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其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镜头模组、磁碗、收容于磁碗内的磁体、收容于磁体内并固持于镜头模组的线圈、设置在镜头模组内的支架和设置在壳体与磁碗之间并固持在镜头模组上的弹片,磁碗包括磁碗底壁和与底壁相对的开口,其中,镜头模组通过支架与线圈连接,支架通过弹片与外壳连接,其特征在于:该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收容于壳体内且设置在磁碗开口的厄铁。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其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镜头模组、磁碗、收容于磁碗内的磁体、收容于磁体内并固持于镜头模组的线圈、设置在镜头模组内的支架和设置在壳体与磁碗之间并固持在镜头模组上的弹片,磁碗包括磁碗底壁和与底壁相对的开口,其中,镜头模组通过支架与线圈连接,支架通过弹片与外壳连接,其特征在于该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收容于壳体内且设置在磁碗开口的厄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厄铁包括环片和自环片外 侧延伸的若干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乐平许洪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欧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常州美欧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