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核壳结构的电子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90441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电子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表面活性剂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按尿素、间苯二酚、氯化铵质量比2.4~24:0.6~5.4:1.0~9.6相继加入,加入盐酸溶液调节pH为2.5~3.5,再加入金属、甲醛溶液、正辛醇,25~100℃下搅拌反应,清洗及干燥后,得到核壳结构;步骤二,将核壳结构与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得到核壳结构的电子散热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金属处于金属相图中的固液两相共存区,以固液共存相态与高分子基体复合,形成连续相,实现材料的高导热性;利用金属相图,通过金属组成比例、反应温度、pH和金属相图杠杆定律来调控金属的固相率,使金属导热性能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材料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核壳结构的电子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相变散热材料是一种新型工业材料,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变压器、晶体管、电脑芯片和其他发热元件粘接到印刷电路板组装件或散热器上常见的导热材料主要包括有导热胶、导热硅脂、导热硅泥、导热垫片。其中导热硅脂以有机硅酮为主要原料,添加耐热、导热性能优异的材料,制成的导热型有机硅脂状复合物,几乎永远不固化,可在-50℃~230℃的温度下长期保持使用时的脂膏状态。既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又有优异的导热性,同时具有低游离度(趋向于零),耐高低温、耐水、臭氧、耐气候老化等性能。它可广泛涂覆于各种电子产品,电器设备中的发热体(功率管、可控硅、电热堆等)与散热设施(散热片、散热条、壳体等)之间的接触面,起传热媒介作用和防潮、防尘、防腐蚀、防震等作用。

2、现有的电子散热材料存在导热率低,散热效果差,制备成本高。散热材料与电子产品接触面粗糙、界面热阻大,相变温度固定且相对较高无法对电子产品的瞬时变化做出有效的散热等缺点。在制备过程中,如低共熔点金属和高分子的复合材料液相组分较大,泄露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壳结构的电子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的电子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表面活性剂为聚甲基乙烯醚马来酸酐、聚乙烯马来酸酐、聚异丁烯马来酸酐中的任意一种,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数为5wt~1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的电子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金属为铝、铁、镍、镓、铟、锡、锌、铋、金、银、钾、钙、钠、镁、铜、锌、钼、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铅、锑、铋中的至少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壳结构的电子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的电子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表面活性剂为聚甲基乙烯醚马来酸酐、聚乙烯马来酸酐、聚异丁烯马来酸酐中的任意一种,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数为5wt~1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的电子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金属为铝、铁、镍、镓、铟、锡、锌、铋、金、银、钾、钙、钠、镁、铜、锌、钼、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铅、锑、铋中的至少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的电子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金属为镓锡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的电子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镓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久洋祝雨晴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