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7758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2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移动电源车,具体涉及移动电源车技术领域,包括车体、车厢、电池簇、消防系统、温控系统、EMS、充电模块、充电座和充电枪,所述车体上安装有车厢,所述车厢上安装有应急灯,所述车厢内设置有电池簇,所述电池簇连接有温控系统和消防系统,所述电池簇连接有多个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连接有充电枪。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具备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功能,而且具备三相交流充放电、双枪直流补电功能,并在不同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自动调整电动汽车所需充电功率,提高充电兼容性,且内部液冷效果好,从而能够保障移动电源车能够稳定、安全和高效的进行救援服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车,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电源车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推进,市场上新能源电动汽车越来越多;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要达到更高的续驶里程是目前存在的技术瓶颈,因汽车电池没电且距离固定充电站位置远,出现无法继续行驶的情况非常之多,因此,当电动汽车因电量低抛锚时,则需要一种移动式充电服务救援。

2、如专利文本《一种轻量化移动电源车》(申请号为cn202210608878.8,公开号为cn115042880a,公开日为2022年9月13日),它包括左边板总成、右边板总成、后门总成、前板总成、底板总成和顶盖总成,左边板总成、右边板总成、后门总成、前板总成、底板总成和顶盖总成围成移动电源车厢,底板总成的下方设有底板横梁,且后门总成包括折页门一和折页门二,折页门一和折页门二通过开启角度为270度的铝铰链进行转动连接,折页门一和折页门二上分别设有转动杆一和转动杆二,转动杆一和转动杆二上设有锁扣一和卡扣一。该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减轻工人工作强度、提高电源车的便捷性、使得内部更加容易进行固定,散热和组装。...

【技术保护点】

1.移动电源车,包括车体(1)、车厢(2)、消防系统、温控系统、EMS(24)、充电座和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底壁四周安装有伸缩架(35),所述车体(1)上安装有车厢(2),所述车厢(2)外壁设置有应急灯(3),所述车厢(2)侧壁靠近车体一侧设置有消防进气阀(25)和消防排气阀(26),所述车厢(2)内设置有电池簇,所述电池簇连接有温控系统和消防系统,所述电池簇连接有多个充电桩模组,所述充电桩模组均电性连接有多个充电枪,所述电池簇、消防系统、温控系统、充电桩模组、充电座以及充电枪之间通过所述EMS(24)建立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车,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电源车,包括车体(1)、车厢(2)、消防系统、温控系统、ems(24)、充电座和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底壁四周安装有伸缩架(35),所述车体(1)上安装有车厢(2),所述车厢(2)外壁设置有应急灯(3),所述车厢(2)侧壁靠近车体一侧设置有消防进气阀(25)和消防排气阀(26),所述车厢(2)内设置有电池簇,所述电池簇连接有温控系统和消防系统,所述电池簇连接有多个充电桩模组,所述充电桩模组均电性连接有多个充电枪,所述电池簇、消防系统、温控系统、充电桩模组、充电座以及充电枪之间通过所述ems(24)建立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模组包括ac/dc充电桩模组(18)和第一dc/dc充电桩模组(19)和第二dc/dc充电桩模组(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dc充电桩模组(19)位于所述第一高压箱(20)的下层,同层还设置有ups(21),再下一层设置有第一储能变流器(22),所述第一储能变流器(22)下一层设置有静态切换开关(23),所述第一储能变流器(2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dc/dc充电桩模组和所述静态切换开关(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切换开关(23)后侧设置有交流配电单元(13),所述静态切换开关(23)侧和所述交流配电单元(13)侧中间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设置有第一散热风机(32),所述i/o控制单元(5)后侧设置有第一直流接触器配电单元(6)和第一电源模块单元(8),所述i/o控制单元(5)侧与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配电单元(6)侧中间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机(33)。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莲孙云朋陈睿许惠创马允添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绿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