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持式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便携的通讯工具。为了满足手持式终端的充电需求,汽车上一般设置有充电接口或者是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由于无需插拔充电线,成为用户越来越推崇的充电选择。
2、现有车载无线充电装置中,充电支撑面一般为固定的平面,导致手持式终端的显示屏角度不可调节,难以满足不同身高驾驶员的视觉需求,驾驶员需要将手持式终端取下来才能清楚的查看屏幕上的信息,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充电支撑面无法调节导致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结构,设置在车身内饰板上,所述车身内饰板上设有安装口;所述车载无线充电结构包括:
3、无线充电基体,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口处;
4、驱动器,隐藏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结构,设置在车身内饰板(5)上,所述车身内饰板(5)上设有安装口(5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传动件为输入齿轮(31),所述从动传动件为输出齿轮(32),所述输入齿轮(31)与所述输出齿轮(32)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齿轮(31)与所述输出齿轮(32)的啮合部位背离所述无线充电基体(1)。
5.如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结构,设置在车身内饰板(5)上,所述车身内饰板(5)上设有安装口(5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无线充电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传动件为输入齿轮(31),所述从动传动件为输出齿轮(32),所述输入齿轮(31)与所述输出齿轮(32)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齿轮(31)与所述输出齿轮(32)的啮合部位背离所述无线充电基体(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基体(1)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建,李少宁,谭明彬,马恩标,高芝宝,周叶,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