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昌宪专利>正文

具有导光效果的发光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533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导光效果的发光条结构,上述中空导光条体内部至少设有一个轴向中空腔,上述中空腔的内周表面设有可改变光线照射路径之凹凸部位;因此形成一种可简易让中空腔内光源在各凹凸部位产生光显像的发光条,当配合中空腔内置入适当的吸光材料或反光材料或有色显示材料,则更能产生多样化光及色彩的显示变化,大幅提升装饰或警示的效果,该导光条体若设为软质,就更能有效降低强烈震动或冲击所导致的损坏可能性,进而使其可应用范畴更为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导光效果的发光条结构,尤指一种具有轴向中空腔,且腔内壁设有可产生光显像凹凸部位的发光条结构
技术介绍
已有技术中采用的发光体一般以玻璃管或硬质材料管,予以加工弯曲成所需的形 状,并在其中充入惰性气体,通以电流使之放电。或在欲发光体中装入灯泡、发光二极管等, 使之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芒;此种传统灯管的制造成本较高、成型较麻烦,而且发热遇水 (如雨水)或受冲撞会破裂及损坏,并且,同一灯管只能发出单一种颜色、管型及尺寸无法 任意縮小或变化且较损耗能源等缺失。在已有技术中,如果希望呈现不同颜色时,则必须并 用两条以上的灯管方能达成,在产生上极度不方便,而且使得其在应用上必须付出较高的 制作或使用成本。 目前应用在交通工具上,为减少因视线不良或位置显示不足所配置的发光结构, 常见者有设置光反射装置或光闪烁装置来对其周边产生警示;也由于上述高昂成本,使得 马路上警示灯标多采用低成本的反光标钮或单纯低照明的光源闪烁来显示,所起到的警示 效果有限,尤其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驾驶人的警示效果将大打折扣。而路上的行人更是少 有穿戴具有自主产生光显示的安全警示装置,使得行人在照明不足的室外环境,常因自体 的显示不足,而遭受其它交通工具的碰撞产生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导光效果的发光条结构,不仅成本 低,且光显示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导光效果的发光条结构的技术方案是,包 括由透明材料设成的中空导光条体,该导光条体内部设有至少一个轴向中空腔,该中空腔 的内周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可改变光线照射路径而朝导光条体外部产生光显像的凹凸部 位。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中空腔内置入可感光气体。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进一步改进是,中空腔内壁布置有吸光材料。 本专利技术不仅能扩展单一光源的光显像范围,进而提升整体警示效果,而且能降低成本。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为第1图的1A部份放大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立体示意 图4为图3的2A部份放大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3A部份放大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具体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4A部份放大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与光源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在一个基座上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11为第10图的6A部份放大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作为车身光雕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13为本专利技术作为路障引导灯标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8A部份放大图; 图15为本专利技术作为集会牌舫灯饰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16为本专利技术作为穿戴物发光条饰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中导光条体为10 ;中空腔为11 ;内周壁面为110 ;凹凸部位为12 ;轴 向的凹纹或凸纹为120 ;螺旋状的凹纹或凸纹为121 ;凹点或凸点为122 ;色条或反光条为 13 ;开口沟槽为14 ;外护套为15 ;光源为20 ;定位基座为30 ;嵌合肋为40 ;道路灯标为5 ; 标杆为50 ;车身为6 ;周缘光雕为60 ;路障为7 ;引导灯标为70 ;牌舫为8 ;灯饰为80 ;穿戴 物为9 ;发光条饰为90。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一个透明材料所设成的中空导光条体10,该中空 导光条体10内部设有沿着导光条体10轴向形成中空腔ll,且在上述中空腔11内周壁面 110上设有至少一个可改变光线照射路径的凹凸部位12。 如图1至图6所示,导光条体IO,其中的凹凸部位12在上述导光条体10中空腔 11的内周壁面110上,以相平行且轴向的凹纹或凸纹120分布在至少局部的内周壁面110 所构成,第5、6图所示者,以凹纹或凸纹回旋延伸成至少一个螺旋状的凹纹或凸纹121所构 成,当一个预设光源20将其光线朝向上述导光条体10中的空腔11的延伸方向照射时,该 光线在通过会发生光投射方向偏折或反射现象的凹凸部位12时,将使得每一个凹纹或凸 纹121的部位均具有朝导光条体10之外产生导光显像的作用,让观察者无论由任何方位或 角度观察导光条体10,均能简便且明显地获得明显的光显像提示或警示效果。 上述凹凸部位12的型式,在可行实施技术中,可以设成各种不同态样。如图3、4 所示,可在中空腔11的内周壁面110上,以疏密度一致或不一致的型式布置以点凹或凸点 122来构成。此外,如图7、8所示,还可在中空腔11的内部植串入具有颜色的色条或反光条 13。另外,可以在内周壁面IIO上喷涂或填充以适当浓淡度的吸光材料或感光气体,使得该 导光条体10可产生多样化的光照射反应显像,以适应各种不同场合的运用。 如图9至11所示,导光条体10的一端设结于一个定位基座30,该定位基座30的 内部设有上述光源20,再以该基座30定位装置在地面或其它定位物体上。另外,在本专利技术 上述导光条体10的外部,如图1至图6所示,亦可形成一开口沟槽14,并在要结合的对象 上预设一个嵌合肋40,如此即可将导光条体10直接利用该开口沟槽14嵌合于该嵌合肋40上,达到与对象结合定位的目的。 如图10至图16所示,其中的导光条体IO设成可挠性的软质条体,将其应用于如 图10、11所示,其中道路灯标5的标杆50,可成就一种耐冲撞性极佳的发光或安全指示灯 杆,且由于本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导光条体10内部的凹凸部位12来加大加长(扩展)光显像的 范围,使得对远方的标示作用得以增强,能提早提供用路人的警示作用,相对增长冲撞前的 反应时间,减少意外冲撞的机率。为对上述导光条体io提供适当的保护及防潮或防尘,在 该导光条体10的外部(至少其末端处),可再罩套一个外护套15,克服外来物或外来力的 干扰与破坏。另在如图12所示的车身6的周缘光雕60、图13、14所示的路障7的引导灯标 70、第9图所示集合会场所的牌舫8的灯饰80,或如图16所示的穿戴物9的发光条饰90等 可行实施例,均尅有由上述导光条体10的软质特性来达成。本专利技术如上述之结构设计,恰 能提供各种产品之多元化应用,适足以提升其应用之广泛度。 本专利技术的具导光效果的发光条结构,直接将发光条的内部设成轴向中空型态,且 在该中空腔内壁设有可影响腔内光线照射路径而产生光显像的凹凸部位,使得该发光条的 中空腔内接受到光源照射时,可简易地在各个凹凸部位产生明显的光显像。并且能直接利 用该凹凸部位的分布及型态变化,使单一光源的显像程度及范围得以增大,光度显示的疏 密度得以控制,进而达到节能且提升其实用价值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还在发光条的中空腔内壁结构,即在该中空腔内壁设置以可改变光线照射 路径的反光对象或气体,使得光源朝导光条的内部投射时,可朝向任一设定的方位产生光 显像,或可同时产生多样性的光色彩变化,进而能提升整体的装饰或警示效果,而且使得该 导光条受天候的限制明显降低。 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具有软质特性的导光发光条结构,通过该可挠的柔软特性, 具有避免因外来的强烈冲撞或震动而被破坏的能力,特别适用于作为马路上的安全指示标 杆或灯标,不仅如前所述能以扩展单一光源的光显像范围,进而提升整体警示效果,且恰能 改善目前安全指示标杆容易受冲击而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导光效果的发光条结构,包括由透明材料设成的中空导光条体,该导光条体内部设有至少一个轴向中空腔,其特征在于,该中空腔的内周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可改变光线照射路径而朝导光条体外部产生光显像的凹凸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昌宪
申请(专利权)人:何昌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