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的,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的极片结构、电池及极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锂离子电池头尾部由于靠近电池的边缘,当电池动力学窗口不足或因制程影响阴阳极以及隔膜之间界面的贴合时,受电池的边缘效应影响,导致电芯的边缘部位的锂离子嵌入和脱出速率与主体部分不一致,从而导致锂离子容易在极片边缘析出,造成电芯极片的边缘析锂,并会引起电芯的头尾部超厚,接着造成电芯的性能失效以及安全风险,在现有技术中,该异常目前业内没有富有成效的改善措施,可见,如何使电池的极片结构具有充足的安全性已成为电池结构设计的其中一个重要难关。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的极片结构,其能够有效抑制极片的边缘部位的锂离子的脱出速度,解决了极片的边缘析锂、极片的头尾部超厚等的安全问题,保证了极片的头尾部不会出现析锂,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安全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层(3)覆盖所述减弱传输层(2)和所述金属层(1)的表面,所述活性物质层(3)的电阻率为1.1×10-2Ω·m~1×102Ω·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层(3)具有相连接的第一部分(3a)和第二部分(3b),所述第一部分(3a)与所述减弱传输层(2)沿极片结构的厚度方向相叠置形成第一叠置区,所述第二部分(3b)与所述第一叠置区并列设置于所述金属层(1),所述第二部分(3b)与所述第一叠置区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层(3)覆盖所述减弱传输层(2)和所述金属层(1)的表面,所述活性物质层(3)的电阻率为1.1×10-2ω·m~1×102ω·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层(3)具有相连接的第一部分(3a)和第二部分(3b),所述第一部分(3a)与所述减弱传输层(2)沿极片结构的厚度方向相叠置形成第一叠置区,所述第二部分(3b)与所述第一叠置区并列设置于所述金属层(1),所述第二部分(3b)与所述第一叠置区的厚度差为h,所述减弱传输层(2)的厚度为l1,所述h与所述l1满足关系式:0≤h/l1≤3。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弱传输层(2)的宽度为w1,所述减弱传输层(2)的厚度为l1,满足关系式:0.005≤l1/w1≤0.05。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弱传输层(2)的电阻率为ρ1,所述活性物质层(3)的电阻率为ρ2,位于所述减弱传输层(2)的表面的所述活性物质层(3)的厚度为l2,满足关系式:100≤(ρ1/ρ2)×l2≤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生旭,林京宇,余伟源,刘亚津,曾力,高云雷,于子龙,项海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