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层片状结构磁性金属/二氧化钛/碳化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83307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片状结构磁性金属/二氧化钛/碳化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呈现出由碳化钛纳米片组装成的多层片状结构,二氧化钛在碳化钛纳米片上原位生长,磁性金属以单原子形态存在,均匀锚定在碳化钛纳米片上及二氧化钛小颗粒上。该复合材料中,单层的碳化钛增加吸收体的表面积,有利于电磁波进入吸收体内;原位生长的二氧化钛降低了碳化钛材料的导电性能,提供了合适的介电常数及增强的界面极化损耗;单原子铁的存在提高了体系的磁损耗性能及阻抗匹配程度,并进一步提高了极化损耗。多种损耗机制的存在使得该复合材料具有宽的吸收频带和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能够达到电磁波污染防治或战斗隐身的目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涉及一种多层片状结构磁性金属/二氧化钛/碳化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技术介绍

1、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无线连接设备出现,特别是5g通讯、物联网、自动驾驶、可穿戴电子产品等。尽管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生活质量,但其广泛使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严重的电磁污染。电磁波污染是目前仅次于空气、水和噪音污染的第四大污染源,它不仅会干扰附近电子设备的操作,导致信号失真、丢失或中断,还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电磁波吸收材料是指能够将入射电磁波引入到材料内部,并将其能量转化为热量耗散,以此减少电磁波反射和透射的一类材料。目前,匹配厚度薄、材料密度小、吸收频带宽、吸收强度高是吸收材料的主要性能追求。因此,吸波材料的研制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保护人类身体免受电磁波的辐射损害、保护各种精密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能在军事领域中的隐身技术中加以利用,提高现代武器的作战能力。

2、为了提高吸波性能,通过材料形貌调控、结构优化和多组分复合是提高吸波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ti3c2tx mxene因其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片状结构磁性金属/二氧化钛/碳化钛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呈现出由碳化钛纳米片组装成的多层片状结构,二氧化钛在碳化钛纳米片上原位生长,磁性金属以单原子形态存在,均匀锚定在碳化钛纳米片上及二氧化钛小颗粒上;所述复合材料中,以重量百分数计,磁性金属单原子含量为2%-5%,二氧化钛含量为30%-50%,碳化钛含量为46%-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片状结构磁性金属/二氧化钛/碳化钛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中,磁性金属为铁、钴或镍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片状结构磁性金属/二氧化钛/碳化钛复合材料,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片状结构磁性金属/二氧化钛/碳化钛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呈现出由碳化钛纳米片组装成的多层片状结构,二氧化钛在碳化钛纳米片上原位生长,磁性金属以单原子形态存在,均匀锚定在碳化钛纳米片上及二氧化钛小颗粒上;所述复合材料中,以重量百分数计,磁性金属单原子含量为2%-5%,二氧化钛含量为30%-50%,碳化钛含量为46%-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片状结构磁性金属/二氧化钛/碳化钛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中,磁性金属为铁、钴或镍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片状结构磁性金属/二氧化钛/碳化钛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中,以重量百分数计,磁性金属单原子含量为4%,二氧化钛含量为40%,碳化钛含量为5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片状结构磁性金属/二氧化钛/碳化钛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中,二氧化钛颗粒在碳化钛纳米片表面均匀分布,二氧化钛颗粒直径为10-20nm,平均直径为15nm。

5.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多层片状结构磁性金属/二氧化钛/碳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片状结构磁性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霞李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