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扭力的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2999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7 18:1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扭力的铰链,包括轴、第一扭力连接结构和第二扭力连接结构,第一扭力连接结构和第二扭力连接结构分别和两个相对转动的对象连接;所述铰链还设置限位配合结构和锁定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在打开阶段的不同阶段不同扭力输出的基础上,在关闭阶段,其扭力输出较为平均,处于所述不同扭力之间,且在随时转为打开操作时,打开操作扭力也能转换为打开操作的本来扭力输出,体验感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中应用的可变扭力的铰链,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笔记本电脑。


技术介绍

1、对于笔记本电脑,有种使用需求是,在使用角度之前能够轻松地较快速打开,在到达使用角度范围后能够有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当前转动角度的功能,如果是触控屏,该定位功能还需要能够抵抗触控冲击力。

2、在移动终端的铰链中,常规的二段式扭力输出方案,采用卷簧机构和碟簧压紧的摩擦机构进行两阶段组合,或采用两个卷簧机构进行两阶段组合,但关闭时的扭力基本上和打开时处于“轴”对称状态,对应使用角度范围的关闭阶段前半程操作会非常费力。也有一种二段式扭力机构,其关闭时的扭力与打开时的扭力处于“中心”对称状态,关闭的开始阶段操作会相对轻松,但是,这种结构在关闭阶段时又想转为打开操作的情况下,打开操作扭力不能同时转换为打开操作的本来扭力输出,在使用角度范围中失去了上述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当前转动角度的功能,而必须回到关闭状态后再打开,这样,操作会非常的繁琐,体验感同样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变扭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扭力的铰链,包括轴、第一扭力连接结构,第一扭力连接结构设置第一连接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还设置第二扭力连接结构,第二扭力连接结构设置第二连接部位,第一连接部位和第二连接部位分别用于和两个相对转动的对象连接;所述第一扭力连接结构和第二扭力连接结构均和所述轴连接而在相对所述轴转动时分别输出扭力,所述第一扭力连接结构对应第一角度范围,所述第二扭力连接结构对应第二角度范围,第一角度范围和第二角度范围为相邻的角度范围;所述第一扭力连接结构和第二扭力连接结构均采用簧管和轴夹紧连接,在打开方向上,第二扭力连接结构相对于轴转动时所需要的扭力大于第一扭力连接结构相对于轴转动时所需要的扭力,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扭力的铰链,包括轴、第一扭力连接结构,第一扭力连接结构设置第一连接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还设置第二扭力连接结构,第二扭力连接结构设置第二连接部位,第一连接部位和第二连接部位分别用于和两个相对转动的对象连接;所述第一扭力连接结构和第二扭力连接结构均和所述轴连接而在相对所述轴转动时分别输出扭力,所述第一扭力连接结构对应第一角度范围,所述第二扭力连接结构对应第二角度范围,第一角度范围和第二角度范围为相邻的角度范围;所述第一扭力连接结构和第二扭力连接结构均采用簧管和轴夹紧连接,在打开方向上,第二扭力连接结构相对于轴转动时所需要的扭力大于第一扭力连接结构相对于轴转动时所需要的扭力,并且,第一扭力连接结构的簧管和第二扭力连接结构的簧管的开口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扭力连接结构相对轴在打开方向上转动所需的扭力小于相对轴在闭合方向上转动所需的扭力,第二扭力连接结构相对轴在打开方向上转动所需的扭力大于相对轴在闭合方向上转动所需的扭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扭力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在打开方向上,第一扭力连接结构在第一角度范围的转动时,所述锁定结构与第二扭力连接结构连接,转至第二角度范围时,所述第一扭力连接结构被所述限位配合结构限位,所述锁定结构对所述第二扭力连接结构解锁而与第一扭力连接结构连接,在闭合方向上,第二扭力连接结构在第二角度范围的转动时,所述锁定结构与第一扭力连接结构连接,转至第一角度范围时,所述第二扭力连接结构被所述限位配合结构限位,所述锁定结构对所述第一扭力连接结构解锁而与第二扭力连接结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扭力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上设置限位结构,第一扭力连接结构和第二扭力连接结构分别设置与所述限位结构对应的结构而形成所述限位配合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扭力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力连接结构和第二扭力连接结构的转动连接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结构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扭力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宏强张强强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飞凤安吉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