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蚊蚕丝被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233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蚊蚕丝被的生产工艺,应用香茅醛及香茅醇驱蚊液为芯材、热固性树脂为壁材,采用微胶囊技术包覆,经特殊乳化加工技术研制而成,结合纯天然绿色桑蚕丝被,形成一个有效的直径达50厘米左右的保护层。驱蚊原理:驱避剂通过挥发作用形成汽状屏障,这个屏障干扰了蚊虫触角的化学感应器对人体表面挥发物的感应,从而使人避开蚊虫的叮咬;安全高效、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香茅醛及香茅醇驱蛟液为芯材,微胶囊技术包覆研制的驱蚊床 上用品,尤其是具有驱蚊功效的蚕丝被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天气渐热,蚊虫增多,不少家庭都开始使用蚊香。专家提醒,长期使 用蚊香易引起咳嗽、胸闷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儿童、过敏体质者、哮喘病者, 而传统的蚊帐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但低压的空间范围,也成为很多消费者排 斥的对象。传统的驱蚊方式,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拥有一个安全、放心、舒心的夏夜,已成为众多百姓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一、驱蚊的原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和自我保护日益 重视。加之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对改善环境产品的研发愈加迫切,本公 司针对蚊子的喜好,经过专业的技术研究,发现以蚊子为代表的吸血昆虫的驱 避剂,主要是通过刺激昆虫的嗅觉或刺激昆虫的嗅觉等来发挥驱避作用两种。刺激嗅觉的驱避称为蒸发驱避,经这种驱避剂处理后,具有蚊子不叮、不 靠近的效果。这是因为蚊子感知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后在接触人体时, 其是以人体内发出的暖流对流为判断基准的。此时,驱避成份的分子堵塞了蛟 子的湿度感知器,妨碍了感知水蒸气的能力,所以蛟子不能接近人体。刺激触觉的驱避被称为接触驱避。经过这种驱避剂处理后,蚊子仍接触人 体,但在吸血之前,逃避、飞走。这是因为在接触后,驱避成分作用于蚊子的 末梢神经,蚊子倒下或死亡之前的亚致死剂量,使蛟子发生行动错乱和行动障 碍。把香茅醛等蚊子避而远之的天然植物,运用接触驱避型的原理,具有良好 的驱蚊效果。3二、 驱蚊微胶囊整理液配方每1000米面料含以下成分1. 有机硅聚合乳液 500 1200ml2. 羟基硅油 15 75ml3. 含量为99.9%香茅醛提取物 25 175 ml三、 微胶囊技术解析采用微胶囊技术制成的驱蚊整理液,使其固定在纤维上从而达到驱蚊效果,具有极佳的洗涤性,物化性状如下表外观浅黄色液体溶解性分散于水离子性非离子pH值6 — 8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起来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 在微胶囊中,囊心与外界环境隔开,可免受外界的湿气、氧气、酸度、紫外线 等因素的影响,能有效地保持其物理化学性质,而在适当条件下,破坏壁材又能将囊心物质释放出来,因而使很多芯材的释放受到控制,其特点高安全性、 有效的广谱。这类微胶囊与粘合剂一起喷涂到无纺织物上,粘着在织物纱线之间,再通 过一组压辊,使胶囊全部粘着在织物内部。由于微胶囊的颗粒很细,在织物表 面的数量不多,织物表面的特性变化不大。由于微胶囊方法可将液体转变成固体状态,涂布的数量为2~30g/m2。(说明附图l)驱蚊微胶囊整理液,应用蚊虫驱避剂为芯材、热固性树脂为壁材,采用微胶囊技术包覆,经特殊乳化加工技术研制而成。这项产品的驱蚊原理驱避液 通过挥发作用形成汽状屏障,这个屏障干扰了蚊虫触角的化学感应器对人体表 面挥发物的感应,从而使人避开蚊虫的叮咬。四、 试样及试样的整理配方FK—812 60g/LFK—807 30g/L 工艺1浸1轧(轧液率80%)—充分干燥(IO(TC )五、 驱蚊效果检测方法 国标GB/T17322.10—1998与日本大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防蛟测试方法,选攻击力合格的试虫(3-5日龄未经吸血的白纹伊蚊雌蚊约300只/笼,)及 3—4名志愿人员,将待测试样及未经药物处理的对照面料缝制成筒形,分别套 于被受试者的两只手臂,手部戴塑料手套,在蚊笼内停留2min,分2次计数停 落在手臂上的蚊虫数(在lmin时计数并驱赶掉手臂上的全部蚊虫,在进行第 2min的计数),每次试验之前先进行空白对照材料的观察。(说明附图2)根据 蚊虫在试样及对照材料上2min的平均停落数,以计算对蛟虫的驱避率作为评价 防蚊的效果,达到90%,以检测报告为依据。具体实施的方法一、 工艺流程1、 功能面料整理流程织物一有机锗整理剂(FK—812))浸轧一烘干一柔软整理剂一烘干一上验布机一成巻一裁剪一验片一缝 纫一拉棉一检验一成品2、 被套操作流程成品布一被套裁剪一验片一按工艺缝纫一检验一成品被套(说明附图3)3、 被胎操作流程纱布一纱布套裁剪一验片一按工艺缝纫一检验一成品纱布套一翻蚕丝棉一手工订针一封口一检验一成品被胎(说明附图4)4、 蚕丝被成品流程成品被胎套进被套一再总体检验一成品蚕丝被二、 驱蚊蚕丝被技术突破1. 驱蚊方式以天然绿色植物提取物,使用简单、安全方便,驱避率达到90%。2. 具有驱蚊、抗菌、抗忧郁、激励心灵、振作情绪等作用。3. 形成一个有效的直径达50厘米左右的保护层,安全环保,全面保护人 体。4. 只有驱避而无杀灭功能,特别适合儿童、哮喘病者、过敏体质。附图说明图1是微胶囊的扫描电镜照片图,采用微胶囊技术,它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 体或液体包覆起来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图2是实验室实物照片图,(图2-l)为原样蚊子聚集,(图2-2)为整理布没有蚊子聚集;通过微胶囊技术整理后的面料,能形成驱蛟效果为50厘米左右的保护层,臂上的蚊子数量,核算方式静止率(%)=静止蚊数/实验用蚊数XIOO (300只)驱避率(%)=(对照区蚊数一试验区蚊数)/对照区蚊数xioo实验证明驱蚊率达到90% 图3是驱蚊蚕丝被被套生产工艺示意图 图4是驱蚊蚕丝被被胎(纱布套)生产工艺示意图。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1)驱蚊微胶囊整理液配方每1000米面料含以下成分1.有机硅聚合乳液 500~1200ml2.羟基硅油15~75ml3.含量为99.9%香茅醛提取物25~175ml。2. 权利要求(2)驱蚊整理液工艺应用到床上用品的蚕丝被领域,工 艺中的面料为AB面,A面含有驱蛟整理液功效面料,B面普通纺 织面料,填充物用纱布套包裹的100%桑蚕丝。3. 权利要求(3)驱蚊整理液通过粘合剂附着在纤维表面,形成一个 直径达50厘米左右的保护层,驱避率达到9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蚊蚕丝被的生产工艺,应用香茅醛及香茅醇驱蚊液为芯材、热固性树脂为壁材,采用微胶囊技术包覆,经特殊乳化加工技术研制而成,结合纯天然绿色桑蚕丝被,形成一个有效的直径达50厘米左右的保护层。驱蚊原理驱避剂通过挥发作用形成汽状屏障,这个屏障干扰了蚊虫触角的化学感应器对人体表面挥发物的感应,从而使人避开蚊虫的叮咬;安全高效、使用方便。文档编号D06M13/00GK101649545SQ200810120249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3日专利技术者徐惠玉, 庆 郭 申请人:浙江康丝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权利要求(1)驱蚊微胶囊整理液配方:每1000米面料含以下成分: 1.有机硅聚合乳液 500~1200ml 2.羟基硅油 15~75ml 3.含量为99.9%香茅醛提取物25~175ml。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庆徐惠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康丝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