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转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9111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转运机构,包括底板和顶盖,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多个可堆叠放置的托盘,所述顶盖位于最上方托盘的顶部,每个所述托盘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翻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托盘和顶盖限位的定位导杆,每个所述托盘内部且远离定位导杆一侧设置有挤压组件。本技术中,设置底板、多个可堆叠的托盘、顶盖和两个定位导杆,从而可以将同一规格的电芯放在同一个托盘内部,然后将多个托盘进行堆叠放置,并利用定位导杆对托盘进行定位固定,上层托盘对下层进行压紧固定,托盘采用塑料材质,可以有效绝缘,使得该机构便于对各种规格电芯进行堆放转运,且能保证转运过程中电芯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芯生产,尤其涉及一种电芯转运机构


技术介绍

1、成品电芯在生产完成后,就需要进行后续的组装和焊接,而电芯在不同的车间内转运时,就需要用到转运机构,但是目前的电芯转运机构结构简单,且存在以下缺点:

2、1、由于不同容量的电池尺寸是不一样的,现有的转运机构一般采用小推车或多层推车对电芯进行堆放和转运,单层推车能转运电芯数量有限,多层推车每层之间的间距固定,所以不能根据电芯尺寸灵活的对电芯进行固定,并且推车移动过程中,电芯不够稳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也有为了保证电芯放置稳定性,会采用与电芯尺寸匹配的泡棉放置电芯,但是泡棉的损耗大,且不够环保;

3、2、现有的转运装置一般都是人工推动机构移动,如果转运的电芯比较多,尤其是转运磷酸铁锂的电芯,每个电芯重量大,就会导致人工推动机构移动时比较费劲。

4、对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芯转运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芯转运机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顶盖(4),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有多个可堆叠放置的托盘(2),所述顶盖(4)位于最上方托盘(2)的顶部,每个所述托盘(2)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翻板(3),所述底板(1)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托盘(2)和顶盖(4)限位的定位导杆(5),每个所述托盘(2)内部且远离定位导杆(5)一侧设置有挤压组件(7),所述底板(1)下表面靠近定位导杆(5)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8),所述底板(1)下表面远离万向轮(8)一侧安装有辅助移动组件(9),所述底板(1)上表面靠近定位导杆(5)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把(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顶盖(4),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有多个可堆叠放置的托盘(2),所述顶盖(4)位于最上方托盘(2)的顶部,每个所述托盘(2)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翻板(3),所述底板(1)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托盘(2)和顶盖(4)限位的定位导杆(5),每个所述托盘(2)内部且远离定位导杆(5)一侧设置有挤压组件(7),所述底板(1)下表面靠近定位导杆(5)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8),所述底板(1)下表面远离万向轮(8)一侧安装有辅助移动组件(9),所述底板(1)上表面靠近定位导杆(5)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把(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3)靠近定位导杆(5)处均开设有第一穿孔(31),所述定位导杆(5)穿过第一穿孔(31)且与第一穿孔(31)滑动连接,所述顶盖(4)靠近定位导杆(5)处开设有第二穿孔(41),所述定位导杆(5)穿过第二穿孔(41)且与第二穿孔(41)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孔(41)侧壁贯穿且螺纹转动连接有锁紧螺栓(6),且锁紧螺栓(6)位于第二穿孔(41)内的一端与定位导杆(5)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迎春刘仕兴陈雄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合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