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光增透减反膜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8998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4 20:1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光增透减反膜系,涉及光学薄膜层技术领域。包括至少第一光学薄膜层、第二光学薄膜层、第三光学薄膜层以及第四光学薄膜层从下到上依次交替叠置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层与第三光学薄膜层的折射率在2.0~2.5之间,所述第二光学薄膜层与第四光学薄膜层的折射率在1.3~1.7之间。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大大降低对红光的反射,提高红光的透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薄膜层,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光增透减反膜系


技术介绍

1、在农业led照明、车载灯具、交通信号灯、红外传感器等设备中,对红光强度有较高要求,需要红色光能够最大限度地透过玻璃层,因此一般需要在玻璃上设置有能够减少反射的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红色光线在玻璃表面的反射。公开号为cn116693214a的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宽光谱减反膜,其利用高折射率膜材和低折射率膜材交替组成以形成减反膜,以提高减反效果,但是在该方案中,一方面需要用到10层的高折射率膜材和低折射率膜材交替组成,使得膜材的厚度较大,另一方面,该方案中,对光的透过率仅能实现98.5%左右,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的透过率,无法满足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光增透减反膜系,结构简单,旨在改善现有的减反膜反射率过高以及厚度过大的问题。

2、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红光增透减反膜系,包括:至少第一光学薄膜层、第二光学薄膜层、第三光学薄膜层以及第四光学薄膜层从下到上依次交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光增透减反膜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第一光学薄膜层、第二光学薄膜层、第三光学薄膜层以及第四光学薄膜层从下到上依次交替叠置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层与第三光学薄膜层的折射率在2.0~2.5之间,所述第二光学薄膜层与第四光学薄膜层的折射率在1.3~1.7之间;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层下方设置有基底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光增透减反膜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层和所述第三光学薄膜层的材料包括Ti的氧化物或者Ta2O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光增透减反膜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薄膜层与第四光学薄膜层的材料包括SiO2或者Al2O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光增透减反膜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第一光学薄膜层、第二光学薄膜层、第三光学薄膜层以及第四光学薄膜层从下到上依次交替叠置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层与第三光学薄膜层的折射率在2.0~2.5之间,所述第二光学薄膜层与第四光学薄膜层的折射率在1.3~1.7之间;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层下方设置有基底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光增透减反膜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层和所述第三光学薄膜层的材料包括ti的氧化物或者ta2o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光增透减反膜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薄膜层与第四光学薄膜层的材料包括sio2或者al2o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光增透减反膜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层的底部适于镀覆在基底层的至少其中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光增透减反膜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树脂或者高分子材料或者玻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自强吴文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韫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